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戚字幾畫

戚字幾畫

戚字11畫。

戚是壹個漢語漢字,讀音為qī、qi。形聲,從戉,尗聲。戉:( yuè),斧子。本義:古兵器名,斧的壹種。戚也有親屬、親戚等意思。

戚是古代氏族既是血緣組織,也是軍事組織。壹對夫妻生育的多個兒子長大後,各自分家出去,形成了自己的氏族。各個兄弟建立的氏族稱為兄弟氏族。氏族首長又兼任軍事首長,其軍權用斧鉞體現。

各個兄弟的斧鉞就是壹個斧鉞系列,這個同系列的斧鉞就稱為“戚”,即“戚”不是指壹把斧子,而是壹個系列的斧子,它們質地、樣式都相同,規格也差不多壹致。“戚”是壹個集體名詞。在墓葬考古中,曾發現壹座良渚文化大墓出土大批石斧的情形,這種成批出土的式樣、質地和規格壹致的石斧其實就是“戚”。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竝倉歷切,音磩。《正字通》:戉類。《六書精薀》:戉之白者,為之錫劑,以文之不專用武也。《司馬法》:殷執白戚。《詩大雅》:幹戈戚揚。註:戚,斧也。《釋名》:戚,戚也。斧以斬斷,見者戚懼也。

又親也。《詩·大雅》:戚戚兄弟。傳:戚戚,內相親也。正義曰:戚戚,猶親親也。

又哀也。《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註:哀戚也。

又憂也。《論語》:小人長戚戚。註:戚戚,憂貌。

又惱也。《書金滕》:未可以戚我先王。蔡註:戚,憂惱之意。

又憤也。《禮檀弓》:慍斯戚。註:戚,憤恚也。

又醜疾人曰戚施。《詩邶風》:得此戚施。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不能仰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