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秘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閱讀,看熟了就練著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多多少少的筆頭。
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裏洗筆,天長日久竟將壹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說中的墨池。
擴展資料:
與王羲之相關的其他典故:
書成換鵝
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位老嫗養了壹只鵝,鳴生很動聽。王羲之想買而老嫗不賣。於是有壹天王羲之帶著親友坐著車來觀鵝。老嫗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把鵝殺了,煮好了等著王羲之來。王羲之因所愛之鵝因其欲看而死,感慨惋惜了多日。山陰有壹位道士,善養鵝。
王羲之去他那裏觀鵝,非常高興,堅持要買鵝。道士說:“如果妳肯給我書寫壹部《道德經》,我就把這群鵝都送給妳。”王羲之欣然允之,書寫完畢,帶著壹籠子的鵝歡喜歸家而去。說到做到,不以勢欺人,合理換取心愛之物,哈哈!果真是個好青年。
王羲之(303年—361年,壹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壹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壹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誌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壹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百度百科-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