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和行書的字體區別如下:
用筆:行書諸鋒兼用"中鋒行筆"千古不易,楷書尤其講究這壹點,這也是古代書法大家用筆經驗的總結,今人可遵照執行。但在行書的書寫中,由於寫意抒情的需要往往兼用多種筆法,使得筆下的線條變化無窮而生出許多情趣來。
用中鋒能獲得豐滿圓實的、具有立體感的線條,就像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帖》那樣,力透紙背、墨如漏痕。側鋒也是書寫時常常用到的,清人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說:"正鋒取勁,側鋒取妍。王羲之《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
由此可見,根據需要時而用側鋒書寫,也能獲得《蘭亭序》那樣的頓挫生姿、妍美無比的效果。除了運用中鋒和側鋒以外,行書書寫有時還可根據需要偶爾使用偏鋒,以求得異樣的效果。
運筆:楷書靜緩,行書緩急並用。相比較而言,行與楷的顯著不同就是書寫時行書運筆的速度快於楷書。就這麽壹快,使得行書表現出諸多風姿來。當然,從實用角度看,不快不足以提高速度,不足以提高工作效率;從藝術角度看,書寫速度加快使得線條變化多姿,粗細、曲直、枯濕、燥潤、濃淡、虛實都得以表現,令人看來有豐富多彩、心曠神怡的感覺。
假如把米芾的《吳江舟中詩帖》展現在我們面前,無人不為米芾疾如劍舞、慢若閑步的疾緩有度所癡迷:該詩帖起首幾行書寫速度不緊不慢,可見書者心緒尚處平和之態,到了"添金工不怒,意滿怨亦散。壹曳如風車,叫啖如臨戰。
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這壹節,則明顯看出米芾的心緒起了波瀾,書寫的速度較前面要快,但註意到了快慢結合,"戰"字左半濃墨慢寫顯得穩實沈著,右半隨情緒波動快寫,起承轉合自然顯露,飛白和枯筆與左半的穩實沈著形成鮮明對比;"傍觀鶯竇湖,渺渺無涯岸"兩句前六字行筆略慢,後四字書寫速度明顯加快,頗有抑揚頓挫、波動起伏之感。
行書的快寫不是絕對的,要根據內容情節、根據書者寫意抒情的需要靠臨場發揮來表現,該慢則慢,當快則快,快慢結合。當然,快寫自不待言,即使是慢寫也比楷書要快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