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寧德方言的寧德方言分布

寧德方言的寧德方言分布

市漢語方言分布情況比較復雜。根據方言內部的異同,寧德方言屬閩海方言群中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區。古田、屏南兩縣屬於閩東南次方言南區;蕉城區和福安、周寧、柘榮、壽寧、福鼎、霞浦等7縣(市),屬於閩東北次方言區。閩東方言福州話在南片區可自由交際,北片區各市(縣、區)人也能基本聽懂福州話。福安話在北片區的周寧、壽寧、柘榮等縣可自由交際,蕉城、霞浦、福鼎人也能基本聽懂福安話。

閩東方言北片區各縣(市)沒有像福州話韻母那樣的變韻現象。詞匯方面,北片區有些詞語說法與南片區不同,如“肚子”叫“腹肚”,“小孩”叫“傀儡”,“餓”叫“饑”,“生孩子”叫“生囝”或“飼囝”,“種豬”叫“豬獅”等。語法方面,北片區有些地方句子結構特殊,如壽寧話把“妳先走”說成“妳走先”,壽寧話、柘榮話把“再吃壹碗”說成“食碗湊”或“食碗添”,福安話把“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鬥笠”叫“笠鬥”,“前頭”叫“頭前”等。這是該方言特有的倒裝現象,“熱鬧”稱作“鬧熱”。這樣的提法很常見。在口音方面, 福安話語音濁重,語調偏硬;福鼎話輕清、綿軟。

同時,境內有壹些地方形成區外方言島。霞浦縣的三沙鎮和水門、牙城兩個鄉鎮的部分村莊,以及下滸、柏洋、長春等鄉鎮的少數村莊(***約7萬多人)講閩南話;福鼎市的沙埕、前岐、店下、白琳、點頭、貫嶺、箭山、疊石等鄉鎮的部分村莊(***13萬多人)講閩南話;還有柘榮縣的乍洋鄉和東源鄉的少數村莊(約500多人)也講閩南話。全地區約有21萬多人講閩南話。閩南話是寧德境內第三大方言。還有少數地區形成汀州話(客家話)方言島和莆仙話方言島。古田縣風都鎮的後溪、珠洋兩個村(約5000人)講客家話,霞浦縣柏洋鄉利埕村福鼎樓自然村300多人)講客家話,柘榮縣城郊倒龍山村( 100多人)講客家話。此外,福安市社口鎮首筧村、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和點頭鎮觀洋村以及壽寧縣西南部邊境個別自然村講客家話。霞浦縣溪南鎮岱嶼村(100多人)講莆仙話;福安市下白石部分村莊(400多人)講莆仙話;福鼎市沙坦鎮澳腰等村莊(數百人)講莆仙話。

閩東方言南片的福州話在境內少數地方形成方言島。福鼎市秦嶼鎮(1. 5萬多人)全講福州話;霞浦縣的海島鄉和柏洋鄉的北岐村、長春鎮的計米村(***1. 4萬多人)講福州活。

由於歷史原因和地理條件,壹些縣的邊界村莊講鄰縣方言。屏南縣西北部嶺下鄉的富竹、上樓、東峰、上梨洋、葛畬等村因與閩北的建甌市毗鄰而講屬於閩北方言系統的建甌話,周寧縣的西北部與政和縣接壤的泗橋鄉的赤巖、洋尾、洋尾弄、吳厝坑、吳厝坪和純池鎮的前溪等村莊講屬於閩北方言系統的政和話;霞浦縣的東沖半島與羅源縣的鑒江鎮隔海相望,該縣北壁鄉的東沖、上岐、下岐 個村講羅源話。

四五十歲以下的寧德人,多半從小受雙語教育長大,能熟練使用兩種甚至三種互相不能交流的語言。這在五六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個時候,外地人進入鄉村與民眾交流,還要有翻譯。

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寧德人①與外部世界交流越來越多。即便在窮鄉僻壤,操普通話交流也沒有什麽問題的。完全聽不懂北方話的人,已很少數。在城區,普通話的普及程度更高。大體上是這麽幾種情況:從家庭內部來說,二十至三十歲的年青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基本上以普通話為主;二十歲來歲下以的青年與其父母之間的交流,城區以普通話為主,農村以方言為主;同輩年青人之間的交流,城區亦以普通話為主,在鄉村普通話也占很大成份。有趣的是,年青人經常使用壹種方言與普通話混合的語言。在社會交流方面,不同行業之間方言與普通話的使用範圍、頻度也是不壹樣的。較大規模的服務網點的從業人員,基本操普通話;公務員、事業單位從業人員的公務活動、與服務對象交流,基本操普通話。有趣的是,在世俗生活如婚喪喜慶的場合,凡屬發布公***信息——如婚禮主持用語——用普通話,而親友之間的交流,則大部分用方言。這種狀態,幾乎只在不到四十年內的時間形成。其原因相當簡單,就是普通話的的社會交際功能的影響以及移民對寧德當地方言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