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組詞。
這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都會組詞,但錯別字較為明顯,如折紙的“紙”字下面多加壹點,給予的“予”字多加壹撇。形近字的區別掌握不牢固,如:“拆和折”,“陡與徒”;“經與莖”。多音字“給”的jǐ音不會組詞。
2、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
這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課內四字詞語的積累。整體完成得較好,但學生書寫時出現的錯別字比較多,如:“耀武揚威”的“武”字多加了壹撇,或者寫成舞蹈的“舞”。有個別的同學不會填“南征北戰”。
3、選擇正確的字詞填空。
這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近義詞的區別與運用。這道題做得比較好,只有個別學生不會區分“陸續”和“繼續”。
4、按要求改寫句子。
這題主要考查學生把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掌握情況。小部分中下層的學生不會改,原因是掌握不好反問句改陳述句的方法,有部分學生把句子開頭的“不”字去掉,後部分又不加不字。
5、按課文提示填空。
本題整體完成得比較好,說明學生對課文內容比較熟悉,課外閱讀的積累比較多。
(1)默寫《題西林壁》。考查學生對這首詩的掌握情況。大部分學生都能默寫出這首詩,但錯別字太多,如:“低”字少了壹點;“身”字那壹撇沒有穿過去;“緣”字也有部分學生寫錯。
(2)補充課內對聯。考查學生對課內對聯的掌握情況,完成得很好。
(3)填寫《觀潮》節選的壹句話,考查學生對於要背誦的課文的掌握情況。小部分中下層的學生不會填寫,但總體錯別字較多,如“裂”、“顫”。
(4)填寫課外喜歡的童話故事,並能寫出原因。但是個別同學沒有認真審題,題目要求寫課外的童話,卻寫成課內的童話故事。
6、判斷對錯。
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課內壹些知識點的整體記憶。判斷比較準確,但是第(2)小題個別同學不理解“重視”的“視”的意思,所以導致判斷錯誤,
第四大題:閱讀課內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9分)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課內重點文段的理解及掌握。本題得分範圍在5.01—7.6分之間,平均值為6.19分,從得分範圍來看,學校之間的差距很大,掌握程度不均衡。
1、寫出長廊的特點。有部分學生只知道長廊的 “長”,而另外壹個特點不會概括。
2、劃出表示長廊很長的詞和句。有個別學生比較粗心,漏做了。有個別沒有劃完整寫長廊長的句子。
3、用音序查字法,查音節。由於該文段按音序查字法要查的字沒有標出拼音,因此音節找不出來。而有個別的學生完成“爽”用音序查字法先查什麽,沒有審好題目,看成用部首查字法,而“神清氣爽”的“爽”字的解釋,由於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不夠深刻,所以很多學生選擇詞語解釋的時候出錯了。
4、寫導遊詞,介紹頤和園的長廊。此題完成效果的差距比較大。有的學校因為學生在學寫導遊詞時,都懂得寫法,而且能在文章中選好詞好句來介紹頤和園的長廊,所以得分比較高。但有的學校因為對導遊詞的寫法掌握不牢固,或是寫得不夠詳細,更有個別學生導遊詞不會寫,所以得分很低。
第五大題:閱讀課外文章,按要求回答問題。(20分)
這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課外閱讀、理解能力。本題得分範圍在12.06—17.9分之間,平均值為14.67分,從得分範圍來看,學校之間的差距很大。
1、找近義詞。大部分同學掌握較好。在文中能正確找出“晶亮”的近義詞,但“純凈”的近義詞有小部分學生寫成了“純真”,說明對詞語理解不深刻。
2、填合適的詞。總體掌握得很好,很多學生能按文章內容正確選出,只有少數同學出現錯別字。
3、理解詞語。壹部分的學生不會理解“和顏悅色”的意思,不懂得理解詞語的方法,課外積累的詞語也比較少,所以導致失分比較嚴重。
4、加標點。大多數同學做得較好。但有個別學生因標點符號書寫不規範失分,還有的學生見到“呀”字就加感嘆號。
5、找比喻句。總體掌握不夠好,沒有真正掌握比喻句,又因為本文的比喻句不明顯,所以有部分學生不會找出比喻句。
6、找出短文中說珍貴的原因。大多數同學能深入讀懂文章,回答得較好,但有部分學生的閱讀能力比較差,不會在原文裏面找答案,而且概括能力也比較差。中下層的學生失分比較嚴重。
7、讀故事,寫啟發。大部分同學掌握較好,有個別學生閱讀能力還不高,對於受到的啟發作答不夠全面,不夠完整。
第六大題:作文。寫壹種喜歡的動物,並寫出其特點。
這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本題得分範圍在24.31—26.6之間,平均值為24.93,從得分範圍來看,學校之間發展比較均衡。大部分的學生能寫出動物的外形、脾氣等特點,能按壹定的順序來寫,其中有不少新而有趣的創意的文章。學生基本能做到字數足夠,語句通順。但有壹部分學生詞語積累比較少,在文章中很少運用到好詞佳句。有個別學生內容欠具體寫,不能突出喜愛之情。部分學生語句不夠通順,錯別字也多,沒能抓住特點寫。
二、教學建議
要仔細研讀《課程標準》,明確四年級教材是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積累課內外知識。
(壹)鮮活的課堂教學,更要註重基礎知識的訓練
1、預防“拼音回生”,生字教學不脫離拼音與識字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在生字表上標出難讀讀錯生字的拼音,反復見面、反復記憶。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查字典解決。
2、註重教給學生記憶生字的方法,如:加減筆畫、拼音認字、比壹比、分析結構法、形聲法、基本字帶字法、奇特聯想法、會意法、比較法、編字形歌等方法。聽壹聽,記壹記,抄壹抄,註意糾正錯別字,強調書寫工整規範。可以進行“生字醫院、真假孫悟空”等的找錯別字遊戲。
3、註重“詞語盤點”內的詞語的積累,可以通過壹字開花、背誦、抄寫、競猜等方法,靈活運用課內外的詞語。
4、註重對句子的知識點的訓練,如對陳述句和疑問句的轉換訓練和修改病句的訓練。關鍵是讓學生弄清楚陳述句如何轉化成疑問句的方法,還要搜羅壹些特例歸納方法,強化訓練,形成能力。
5、靈活運用教材,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讀懂在課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後,以吐泡泡的形式出現的問題;讀懂在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讀懂在每組課文後面安排的“詞語盤點”。
(二)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教給方法,形成能力
1、多讀少講,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並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
2、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內閱讀時,教給學生理解內容的方法: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理清文章的條理,再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的內容等,並能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3、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課文的對比閱讀,領悟遣詞造句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體會文章條理清楚的表達方法;體會選材的別具壹格。
4、利用背誦、抄寫等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積累具特色、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段篇,培養興趣,使之逐步形成習慣。
5、發揮備課組作用,經常在壹起聽課、交流、分享、歸納總結學習方法,針對知識點出練習題。
(三)想辦法讓學生不再害怕寫作文,我手寫為心
1、在班上設立壹定的作文梯度,對於壹些學習困難生,應該降低要求,逐步提高坡度,讓他先要喜歡寫,樂意寫。對於特優生可以學著評價自己和別人習作。
2、多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和真切的感受,能寫自己想寫的內容,能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寫,能寫真實的文章。
3、課程標準在中年級的習作要求裏專門提了這樣壹條:“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因此習作完畢要學生進行互評、交流、在評價別人和評價自己的時候,獲得習作的快樂,逐步提高習作的能力。
4、每學期的八次習作,應切實抓好,使學生練得確有成效。但僅有這八次遠遠不夠,必須以多種形式讓學生經常練筆,如:結合課文的閱讀進行練筆、寫日記、畫日記畫配上解說詞等。
5、鼓勵多看課外書,積累好詞佳句,並予以運用。
(四)抓好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1、認真培養傾聽的習慣,註重聽寫的訓練。
2、加強審題能力訓練,在題中劃出重點詞語。
3、要進行個別輔導,使學困生也學得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