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個人作文創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質量的優劣。教師壹邊抱怨學生作文差,沒有閱讀習慣,不願意讀有益的圖書,要求學生多讀書,希望學生的作文能寫好,壹邊卻只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隨著新大綱的深入學習,教師在課外閱讀方面的重視程度加強了,布置了課外閱讀的作業,但大多仍是有關的作文選集。雖然閱讀優秀作文集是課外閱讀,但畢竟範圍太窄,閱讀層次淺,而且不能滿足他們求知、求新、求奇,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的欲望,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低。
掌握閱讀能力,不但使學生進行課文理解更容易地開展,而且通過學習借鑒別人優秀的語言文字,寫作方法,還能夠提高學生作文的自行創作的能力。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憑紙上談兵還是不行的,要付之於實踐行動,還要講究方法。
電腦的普及,互聯網迅猛的發展,上網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越來越小齡化。網上信息量大,金子與泥沙俱有。中高年級學生好新奇,缺乏辨別能力,受網上不良讀物影響的學生人數迅速增加,加強中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不僅節約時間與金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壹生發展大有裨益。
(壹) 正確指導、巧妙遷移,把課內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閱讀是壹種基本的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壹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學生閱讀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首先來自於教師課堂教學,閱讀方法也來自於教師在課堂中的方法指導。課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句,抓住重點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多讀,培養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地挑選壹些既貼近生活又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段,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學生想知道的社會內容、熱點問題,又是文字優美,在語文活動課或適合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從而滿足學生閱讀欲望,激發學生積極閱讀報刊書籍的積極性,積累自己的資料信息。
首先,激發和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興趣。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閱讀興趣的培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常用的創設情景、直觀教學、演示法、故事引導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糾正壹些學生的錯誤思想,讓學生自主地加入閱讀行列。
其次,讓學生學會借助工具書進行閱讀。閱讀課文是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的,要能夠完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詞語、句子的意思,課文的內容,以及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靠學生個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工具書的幫助,如:小學裏常用的《新華字典》、《成語手冊》,以及壹些輔導手冊等,要讓學生掌握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
最後,讓學生懂得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歸納總結課文內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僅靠課堂上少數的課文閱讀獲得較大的提高,而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得到提高。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根據課本裏學習的內容向學生推薦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廣泛的閱讀,閱讀習慣和能力就會因量的迅速增加而產生質的變化,學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
(二)教會學生選擇課外閱讀讀物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
小學生課外閱讀書刊往往隨意性比較大,喜歡新奇、有動感的圖畫書籍,求快,閱讀時囫圇吞棗;求厚,不切實際地讀厚書,缺乏辨別能力,出現不少學生偏愛的現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聯網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師不僅要向學生經常性地推薦有益的讀物,還要教會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和信息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
清代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把書籍分為五等,主張按等選擇讀物。書有當讀之書,有當熟讀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再三細讀之書,有當備以資查之書。唐彪的這個分類是極粗略的,但對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也應指導學生把課外讀物分為當讀、當看、熟讀幾類,有選擇進行閱讀:第壹是與課內教學密切相關配合的書,教材有選文的原著,課文作者或課文人物的傳記作品是當讀之書,如讀了《火燒赤壁》,指導讀《三國演義》。第二是經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話寓言、科普讀物是當看之書,如《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麽》等。第三是屬於字典、辭典的書,這是讀書工具,要讓學生熟悉它們,並善於運用。中年級以教師為主選擇讀物,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成套讀物,到了高年級,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指導學生了解有關圖書分類指示和檢閱圖書報刊的基本方法,便於他們學會利用校圖書室、縣市圖書館自由選擇讀物。
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要確立閱讀的內容和題材應廣泛多樣、活潑有趣的指導思想。學生閱讀的面宜廣,不但閱讀的內容要廣,閱讀的題材、風格也要廣。正如魯迅在《給顏黎民的信》裏說的那樣,讀書必須如蜜蜂壹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壹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指導精讀、略讀、快速閱讀結合,提高課外閱讀效益。
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掌握進行閱讀的方法還是不行。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在進行閱讀課文教學時,我教給學生四種學習方法:初讀、細讀、精讀和熟讀所謂的初讀是指讓學生初讀全文,感知全文,對課文有壹個總體認識,形成壹個初步的整體印象。在這壹階段裏,註意引導學生邊思考邊在課文裏做上壹些記號(如:用橫線畫出新生字詞,用曲線畫出中心、段落大意,用別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並在壹些不懂的詞語旁邊註釋)。細讀是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階段,是整個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讓學生按段進行自學,歸納出各段的段意。精讀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對課文有壹個整體印象的基礎上,根據課文要求,深入理解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要鞏固新學知識就需要用到熟讀這壹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聽、說、寫和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實際上也就是讓學生把這壹節課裏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從而鞏固了學生課文的理解,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創作能力。
當學生有了壹定的閱讀量,閱讀能力漸漸有所提高後,接著引導他們把略讀和精讀結合起來。略讀翻閱報刊可采用版面、讀標題、讀導語、讀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讀對壹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歡的需要的文章和書刊,則采用仔細地研究,及時地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本領,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閱讀盡可能多的資料,吸收盡可能多的信息,以適應21世紀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21世紀的閱讀教學應該把篩選信息、概括重點等作為訓練把手,把培養判斷、選擇和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放到閱讀教學的重要位置上。按照閱讀專家曾祥芹、韓雪屏先生研究,新世紀,人們必須迎接三個挑戰:壹是無限的書籍對有限的閱讀時間的挑戰;二是成幾何級數膨脹的信息對讀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三是大量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腦進入普通大眾的家庭,上網閱讀將逐漸成為今後閱讀的大勢。因此,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讀得更多,讀得更快已勢在必行。
要使課外閱讀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佳作、名著前,先閱讀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閱讀後,多查閱有關的書評,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認識。
(四)強化自主閱讀意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語),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新版語文教學大綱)閱讀是學習之母,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1、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此項工作要持之以恒,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也可采用圖書館的編目分類整理方法,以備日後查找,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壹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斷、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3、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出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4、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定期利用語文課進行交流,評出優秀讀者給予表揚,做到以讀促說,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同時也領悟到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學校或教師要適當地提供學生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場地。在大部分的學校,都有圖書室和相當數量的藏書。學校教師要利用好這壹陣地,組織讀書活動和出版墻報、讀後感專欄,向妳介紹壹本好書等活動,給學生提供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機會。可以定期張貼讀書心得,優美句段的摘錄;也可以組織作文競賽等,讓學生通過展示課外閱讀成果,激發學習的動力,進壹步增強自主閱讀的意識。鼓勵向廣播站和報刊投稿,組織開展讀書辦報活動。如語文教師與美術教師聯手組織手抄報活動,鼓勵參加報刊雜誌組織的各種比賽,讓學生從活動中得到成功的機會與喜悅。
隨著閱讀量的提高,學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嘗到閱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慢慢地自己就會找書讀,慢慢學會讀書,使自主閱讀的意識得到增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來說,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