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娘筆畫順序

娘筆畫順序

娘的筆畫順序為:撇點、撇、橫、點、橫折、橫、橫、豎提、撇、捺。

娘(拼音:niáng)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漢字(常用字) 。娘和娘本來是兩個字。娘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形聲字,古字形從女良聲。娘始見於篆文,古字形從女襄聲。許慎《說文解字》認為“娘”指煩擾,讀ráng。後來娘用於指母親,讀niáng。

由母親之義又引申指女性長輩或老年婦女。古漢語中“娘”壹般指年青女子,多指少女,後來又指母親,代替了“娘”。《第壹批異體字整理表》將“娘”作為“娘”的異體字。

娘和娘原是兩個不同的字。“娘”在甲骨文(圖A1)中就已出現,但構型與現代相反:右部為“女”,作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女子有關;左部為“良”,“良”本指走廊、回廊,於此作“娘”的聲符表音。後來定型為左“女”右“良”。“娘”雖然早見於甲骨文,但《說文》中沒有收錄“娘”字。

《說文》可以查到“娘”字(圖B3),也是形聲字,以“女”為意,以“襄”為音,許慎對它的解釋是“煩擾也”,讀ráng。圖B3字形多用作“爺娘”的“娘”,讀niáng。

圖A3和圖B3兩個“娘”字在唐代以前的用法是截然分開的:用於“母親”“長輩婦女”的稱謂(如“爹娘”、“娘娘”)要用圖B3;至於圖A3的“娘”在古代多是用作少女的稱謂(如“姑娘”“紅娘”“秋娘”)。

“娘”在《辭源》《康熙字典》中,都是把少女之號作第壹個義項來解釋的。從文字學來說,“娘”與“郎”都從“良”,有人認為這“良”也具有壹定表義作用。到後來娘也用作婦女的泛稱,如伴娘、姑娘、新娘、喜娘等,這是從少女之號衍生而來的。又指母親,代替了圖B3字形。現代漢字整理時,將圖B3作為“娘”的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