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拼音:zhān bǐ qí?yù,lù zhú?yī yī
釋義:看那淇水彎彎岸,墨竹碧綠竹林片片連。奧,讀yù,通"隩",指水邊彎曲的地方。
出處:《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大學》(二十四)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標簽:如切如磋孔穎達張居正論語瞻彼淇澳
《詩》雲:“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
瞻望那淇水彎曲的去處,綠竹婀娜,郁郁蔥蔥,站著壹位文采奕奕的君子。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參考《唐宋註疏十三經·禮記·孔穎達疏》)古代把加工獸骨、象牙、玉、石分別稱為切、磋、琢、磨。
在制作壹個器物的時候,首先要把不必要的部分去掉,我們在完善自身修養的時候,也要把不完美的品行拋棄掉。
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道德經·四十八章》)學問是越多越好,但修道卻正相反,不但不好的要丟棄,連好的也要逐漸淡漠,意謂心不貪執、沒有掛礙的意思。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對待自己,就要象打磨玉石壹樣,把身上的汙點壹點點去除掉。古語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玉成器都需要打磨,我們為人不在自身上用功,能形成自己完善的人格嗎?除非我們並不想讓自己完美。
道學是外在的,自修是內在的嗎?或者說,修道和自修是兩件事嗎?離開自身的修養,還有壹個道嗎?修道就是修自身,修自身就是修道,兩者是不可分的,雖然是分開說,但說的是壹件事。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
瑟,矜莊貌;僴,寬大;恂,嚴謹貌,溫恭貌;栗,懼也;(參考《康熙字典》)瑟兮僴兮,嚴謹寬大之意;恂栗,謹慎、戒懼之意。
這是描述壹位君子的樣子,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參考論語中對孔子外貌的描述就比較清晰了:“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論語·述而第七》)
“赫兮喧兮”者,威儀也。
赫,光明盛大之意;喧,大語也,引申來說,就是聲音洪亮。這也是描述君子外貌,儀表堂堂,說話聲音洪亮而有力,待人接物不會畏畏縮縮。
壹個人的身相也是他個人修養的表現,在1991年春晚陳佩斯表演的《警察與小偷》小品中,小偷的賊眉鼠眼的形象被他表演的惟妙惟肖,而警察威嚴的目光也由朱時茂傳神的體現出來。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依,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這些都是《弟子規》中對個人行為的描述,壹個人的個人行為體現著個人的修養。
如果我們對這些還感到有些繁瑣、不適應,那麽,當妳看到佛教對出家人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的要求就真正令人震驚和目瞪口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