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炎的筆畫順序

炎的筆畫順序

炎的筆畫順序寫法是點、撇、撇、點、點、撇、撇、捺。8畫。

炎(拼音:yán)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二火,本義壹般認為指火光上升。又可泛指焚燒。由焚燒引申為熱、極熱,如“炎熱”“炎夏”;由熱又喻指炙手的權勢。

“炎”還指炎癥,即身體某部分發生紅、腫、熱、痛等的癥狀,如肝炎、發炎。又讀作yàn,義指火光、火焰,這壹意義的“炎”後作從炎、臽聲的“燄”,又作“焰”。

由於“炎”為烈火,其溫度很高,“炎”又引申為“熱”的意思。如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之二:“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覺炎。”又如“炎夏”“炎暑”。許多有權有勢的人,有如烈火,氣焰灼人,故借炎字指代。如成語“趨炎附勢”。

中國人常常自稱“炎黃子孫”,所謂“炎”,就是“炎帝”。炎帝部落以太陽為圖騰,崇拜火,用表示烈火的“炎”作為自己的族號,其中也折射出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的特點。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於廉切。《韻會》疑廉切。《正韻》移廉切,竝音鹽。《說文》:火光上也。《玉篇》:熱也,焚也。《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又《洪範》:火曰炎上。

又《爾雅·釋訓》:爞爞、炎炎,熏也。《詩·大雅》:赫赫炎炎。

又《吳語》:日長炎炎。註:進貌。

又《正韻》:熾也。

又《禮·月令》:其帝炎帝。註:此赤精之君,炎帝大庭也。

又《呂氏春秋》:南方曰炎天,東北曰炎風。

又《集韻》《類篇》竝於凡切,槏平聲。義同。

又《類篇》:徒甘切,音談。美辨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註:美盛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