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顏字筆順筆畫

顏字筆順筆畫

顏字筆順筆畫:點、橫、點、撇、橫、撇、撇、撇、撇、橫、撇、豎、橫折、撇、點。

顏(拼音:yán)是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顏”的本義壹般認為是指兩眉之間,俗稱“印堂”的部位。後引申為額頭,又引申為臉面。顏在古代也指匾額,因為匾額的位置與額頭的位置相當。另外顏也作顏色講。“顏色”本義是面容、面色,中古時開始指色彩。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眉目之間也。從頁彥聲。

,籀文。

說文解字註:

眉之間也。

從?,彥聲。

段註:五奸切,十四部。

,籀文。

段註:鈕樹玉曰:各本篆體右作〔?兒〕,誤也,此從古文?。?

顏,顏容。亦顏額。又姓,出瑯邪,本自魯伯禽支庶有食采顏邑者,因而著族。又邾武公名夷,字曰顏,故《公羊傳》稱顏公,後遂為氏。五奸切。二。

康熙字典:

《唐韻》五奸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奸切,眼平聲。《說文》:眉目之間也。《詩·鄘風》: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毛傳》:顏,額角豐滿也。《左傳·僖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黃帝素問》:心熱者,顏先赤。揚子《方言》:頟、顏,顙也。汝潁淮泗之閑謂之顏。

又幘顏。《輿服雜事》:漢桓帝延熹中,京師作幘,皆顏短耳長,以為服妖。

又那顏。外國語,猶華言大人。

又商顏,山名。《前漢·溝洫誌》:引洛水至商顏下。註:商山之顏,猶山額也。

又孱顏,山高貌。歐陽修詩:空碧更孱顏。

又姓。《姓苑》:出瑯邪。魯伯禽支庶,食采顏邑,因氏。

又邾武公字顏,《公羊》稱顏公,後遂為氏。

又古通真韻,音銀。蘇軾《祭韓忠獻文》:勿心大匠,笑彼汗顏。援手拯溺,期我於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