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轉載古樸虛靈,婉而通——劉梅校新篆書法品讀

轉載古樸虛靈,婉而通——劉梅校新篆書法品讀

心正則字正。

——柳公權

初看劉梅校先生的新篆書,我立刻想到了韓美林先生的畫。這不奇怪,在中國,書畫本來就同源。常言道:“篆書如圈,隸書如蠶”,韓美林先生圓潤的畫有篆書的印記,而劉梅校先生如圈的新篆書,有著濃濃的畫意。

韓美林先生從中國兩漢以前的文化和民間藝術中汲取精華,並博采西方藝術之長,把寫實、誇張、抽象、寫意、工筆、印象等東西方藝術手法巧妙地融為壹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既古樸又體現現代審美理念的藝術風格。而兩漢之前,尤其是秦代,小篆透著渾厚宏偉之氣,這不會不影響韓先生。漢字脫胎於圖畫,篆書仍留有圖畫的痕跡。萬物是漢字的“物象之本”,因而漢字才有“物象之義”,劉先生壹定深諳此義,所以,他的篆書畫意濃濃。

書法有畫意,屬上乘,李苦禪先生說:“書進極便是畫,畫至高度即為書”。

在篆、隸、草、行、楷“書法五大體”中,篆書最為古老。因此,篆書貴在古樸虛靈。無論妳如何創新,只要丟掉了“古樸”和“虛靈”,就失去了篆的靈魂。

篆書之美在於婉而通。唐代孫過庭說:“篆尚婉而通”。“婉而通”雖僅三字,卻內涵深邃,準確揭示出篆書用筆的基本筆勢和篆書筆劃質量的目標要求。無論妳如何創新,只要丟掉了“婉而通”,就失卻了篆的精髓。

藝術不同於技術,技術喜新厭舊,而藝術喜新不厭舊。

劉梅校先生的篆書準確地把握了這幾點,既“舊”又“新”,頗具創新。

提起書法創新,我想起了“揚州八怪”之首金農。

在“揚州八怪”中,金農的修養最為廣博,詩文才華早露,精擅金石碑版鑒賞,擅長八分書,治印、刻硯俊佳。他天性散淡,“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也許是這種“怪”,使他鐘情漢隸後,體味獨到,並創建了自己高妙而獨到的隸書風格。金農的隸書妙在哪裏呢?傳統的隸書講究“蠶頭雁尾”,“壹波三折”,這幾乎成了隸書的鐵律,但性情逋峭的金農,敢於破除習俗,敢走險徑,“休息於無委曲之隅,而遊敖於無形埒之野。”他將隸書形態特征的波磔筆畫省去,以最適便最適意的形態顯現,既有盎然而生的古意和樸拙的形態,又有不同以往的新意:豎直以側壁為主,形方,筆方,沈厚,橫粗直細,棱角畢現;筆劃悠粗悠細,波畫肥鈍濃厚,外不枯,中頗堅。乍看金農的隸書,有點不像隸書;再看,這就是隸書;細看,這是絕妙的隸書。這就是金農隸書既創新又萬變不離其宗之“怪”。

凡是有成績的畫家和書法家,往往不固守壹隅,有點“怪”,有不同於他人的“怪”,並善於發揮自己的“怪”,將這種“怪”註滿文化內涵並發揮到極致。金農和韓美林先生就是例證。

“怪”到極致就能通靈。顧愷之說:“妙畫通靈”,我看妙字也通靈。

同樣,劉梅校先生的新篆書,乍看有點不像篆書;再看,這就是篆書;細看,這是很好的篆書,也很“怪”,“怪”在哪裏呢?

無論何種字體,都要有神、有氣、有骨、有肉、有筋、有血。而這些都蘊含在壹點壹橫壹撇壹捺壹豎的筆劃和結構之中,這是書法作品給人的第壹感覺。

書寫篆書,正宗古法要求以中鋒為主,這是“千古不易”的準則。中鋒立骨,筆劃圓轉流暢,筆力內斂藏於筆劃之中。墨,做到枯濕濃淡適度,氣息浩然。用筆虛靈,不板滯,“妙在能合,神在能離,離合之間,神妙出焉。此虛實兼到之謂也”(朱和羹)。虛實兼到,骨豐肉潤,縱橫有托,運用合度,婉而通,神、氣、骨、筋、血、肉備具的篆書才入妙通靈。

線條是書法藝術的靈魂,這是藝術審美品評標準的永恒定律。線條的表達,是書者學識功底的陳述,要麽秀逸,要麽險勁,雄渾,典雅,老辣,粗率,剛健,圓熟,高古等等,無不折射出書者的功底。線條的墨韻,韻律,運法,節奏,張力等功底的顯現,其背後,是修養,是學識,是心性,是情感,是功夫。因此,“線條”是書法家文化造詣的脈搏,成了他人品評的重要依據。

標準篆書行筆圓轉,字形修長,純凈簡約,上密下疏,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劃均呈粗細劃壹的狀態,力度、速度都勻平運筆。

通觀劉梅校先生的新篆書,結體,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骨豐肉潤,神采兼備;結字,疏密得當,取勢生動,簡約固定,字形高寬比例適度,取勢既端莊雅正又起伏跌宕;章法布局縱橫成行,排列整齊;用筆,註重骨力、虛實、疾澀、潤燥等細節,虛實互出、遲緩凝重,潤燥相生;筆劃,節奏鮮明,氣運貫通,端莊秀麗;線條,有張力,有節奏感,收放得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流暢穩重。

這些都是劉梅校先生的新篆書不離其宗之處。

劉梅校先生的新篆書有別於他人篆書的獨到之處在於:筆劃線條,突破了無論點畫長短,筆劃均呈粗細劃壹的篆書常規,吸取了早期甲骨文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起筆多圓,收筆多尖,曲直相錯,開拓舒暢的特點,使得筆劃既瘦硬方直又圓潤飄逸,如碧水安流,洋溢著生動活潑之氣,又將隸、行、楷、草的壹些筆法特點柔和融入其中,廣采百家,蜜成花不見。

劉梅校先生的新篆書,給人的總體感覺是:神、氣、骨、筋、血、肉備具,運密於疏,雖淡猶濃,似輕還重,輕盈飄逸,高潔清虛,古樸空靈。筆法,筆序,方向,節奏,律動,形態已臻成熟,飄逸虛靈,活脫灑麗,古拙素淡,溫而雅,清而朗,婉而通,展現出清瘦灑落的風姿,既有“古樸虛靈”之氣韻又有現代之氣息,自成壹格。

氣象渾穆是漢字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沒有廣采博取,熔於壹爐,既知崇古又善處今的苦學過程,沒有深厚的學識,是很難達到這個高度的。劉梅校先生的新篆書翰逸神飛,已生成氣象,這與先生長期的知識積累,長期的藝術浸淫,采百家之長,不斷地感悟,融會貫通,苦練不輟有關。

漢字書法,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大智慧,中華人文精神是漢字書法的靈魂。“山貴脈通,水貴源活。”易、儒、佛、道這些中華文明和民族精神的源頭,成為漢字書法長盛不衰的活水。漢字書法中的“字”早已不是壹般意義上的文字符號了,它已成為書者文化情懷的心語,是學識的外露。壹個好的書法家,除了天賦,除了臨池不輟,讀帖不止,博采廣收,兼師百家,還必須經過壹個“積學儲智,養氣待時”的艱苦學習修煉的過程。不學先秦諸哲,隋唐諸師,沒有國學知識的積累,沒有美學知識的造詣,沒有人生閱歷的積澱,沒有壹番神悟偶會,百情有觸的修行,很難達到令人稱道令人折服的程度。

書法家的字又是其性情的顯露。壹個好的書法家培養壹種好的性情至關重要,既要豪情瀟灑,又要淡泊寧靜。“心為形役,形為心設”,心正則字正。書寫草書時,要有“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那種氣概,而寫篆書、隸書、楷書時,卻要“胸有驚雷而面似平湖”,氣定神閑,“覆起萬發而舉止自若”,筆管在手,心手合壹,如控於鈞弩,落筆沈穩,著墨殷實,自抒己意,不筆輕墨燥。劉先生做到了。

劉先生經多年刻苦自勵,甘甜苦辣鹹久已咀嚼,經史子集滋蘊於心。已經產生了不同流俗,卓然而立,自創壹格的篆書藝術風格,涉筆即古。

羅曼·羅蘭說:“藝術中沒有進步的概念,因為不管我們回頭看多遠,都會發現前人已經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認為幾個世紀的努力已經使我們進壹步接近完美,那將是荒謬可笑。”

怎麽辦呢?還是愛迪生說得好:“壹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

?後記:劉梅校先生是中國國粹藝術傳承人、國家壹級書法師、中華文化研究院終身名譽院長、“中華藝術大黃頁”執行主編。他自幼學習書法,先習“二王”,後學“顏柳”,潛心研究甲骨篆體(新篆)。他在保留篆體原有基本形態的基礎上,吸納楷、行、草、隸的特點並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充滿時代氣息的獨到的篆體風格,在國內外書法大賽中,先後榮獲數十項特等獎、金獎和銀獎,成績斐然。先生多次囑我寫點有關書法品讀的文字,我起初未敢應允,後來,都是心軟惹得禍,架不住先生的幾句好話,還是答應了,真是無知者無畏,不知觳觫為何物。

————————————————————————

謝謝華章先生讓我們享受如此文化大餐。總感覺華章先生在追求知識和藝術的旅途上,像個踽踽獨行的智者,憑借著深厚的學識和寂寞的沈思以及生活的啟迪,將同行者遠遠推於身後,讓獨到的思緒與心靈深處的真情實感定格於文字讓人想起莊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華章先生對有著濃濃的畫意的劉梅校先生如圈的新篆書法品讀的評議運筆如風、境界高出,極具說服力的精評細論可謂力透紙背,讓人折服。沒有對書法繪畫高度的關註和極高的天賦或造詣,是難以寫出如此華章的。就如我雖壹直喜歡徐悲鴻、李苦禪、齊白石、潘天壽、魯赤水的畫、卻怎麽也敘述不盡其中的高妙之處壹樣。謝謝華章先生之美作讓人讀之、思之、悟之,獲益匪淺也!

向中國國粹藝術傳承人劉梅校先生致敬!

也因此敬贈金筆,以表感佩!

劉老師的的新篆書,別具壹格,第壹幅酣然穩健,欲動而蓄,第二幅古趣尊貴,端莊典雅。第三幅則婉通清麗,精巧有致。令觀者愛不釋手隨書法評論馳騁書海,縱橫書史,名人、名篇、名論,讓人眼界大開,墨香瓢來,令人為之壹振啊!中國書法藝術領域,大家明賢奇才燦若星辰,畫家如此精通,若是得空,逐壹講敘,定是十分有趣的!

好久沒有讀到這麽專業這麽精美的書法評論了,很迷人哪!

我很喜歡華章此類文字的特點,由點及面,由淺入深。他往往在多重的對比中把思路拓展。博文詳盡地闡述了劉梅校篆書的既新又舊且奇的特點,其間又自如地插入爹書、韓美林、揚州八怪之首金農的敘述,不時地還點些名家名言。讀華章的文,象吃家宴,除了色香俱全的主菜外,還配有意想不到的小菜。華章的文字,盡顯他文字之外的功底,而且常常是在不經意間。這很難做到。

妳這壹類的文字真的很不錯。

壹切都在不由自主間。從妳的博文看盡管妳出自於世家,但妳的這壹支脈似乎不屬於文化界,但文字中不自覺中表現出的積澱卻很驚人。而妳自己卻絕無此方面的教育背景,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