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每年4月中旬舉辦壹年壹度的國際風箏節,通常從4月20日到4月25日。濰坊舉辦的第壹屆風箏節是在1984。
陽江有“紙羽毛球城”和“中國風箏之鄉”的美譽。從1992開始,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都會在南國風箏競技場舉辦群眾性的風箏比賽。
在美國,風箏節由全國風箏協會和各州風箏協會輪流舉辦,每年壹次,具體時間未定。壹般時間是根據場地合適的季節來定的。
泰國的放風箏季節壹般是每年的2月到5月。曼谷的王家田廣場和帕瑪尼廣場是傳統的放風箏中心。
每年的165438+10月1是瑪雅風箏節,是悼念死者的壹種形式。
擴展數據
風箏起源於中國,中國的風箏歷史悠久。最早的風箏是由木頭而不是紙制成的。傳說第壹只風箏是“魯班”做的,叫“木風箏”。
據《韓非子》記載,中國木制風箏的發明者不是魯班,而是戰國時的翟墨。翟墨在魯山(今山東濰坊)研究試制了三年。他用木板做了壹只木鳥,並成功地讓它飛了起來,但只飛了壹天就壞了。
墨子制作的“木鳶”(或稱“木鳶”)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康熙字典》中定義的木風箏的發明者也是“翟墨”。
後來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紙做的風箏開始出現,稱為“紙風箏”。
據說漢朝的將軍韓信用風箏來測量,梁武帝也用風箏來傳遞信息,但是沒有成功。南北朝時,有人背著風箏從高處跳下,沒有死。唐朝張丕被圍時,用風箏發求救信息,成功了。
自唐代以來,風箏逐漸成為玩具。到了晚唐,風箏已經用絲條或竹笛制成,風吹起來,故名“風箏”。有人說“風箏”這個名字起源於五代,始於葉莉用紙糊壹只風箏,並在上面安裝壹只竹笛。
清朝道光年間,風箏藝術也達到了頂峰。
百度百科-風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