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此字是多音字 有其他讀法為huò 但在武則天父親處讀yuē〗青年時期。挑擔子去各村賣過豆腐,又曾和同鄉許文寶經營過木材生意,“因致大富”。據《冊府元龜》記載:武士彟“才器詳敏,少有大節,及長,深沈多大略,每讀書,見扶主立忠之事,未嘗不三復研尋,嘗以慷慨揚名為誌”。可見,武士彟是個讀書識字有政治抱負的人,而不是以致富為目的的壹般商人。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楊廣的殘暴統治,並州和全國壹樣,到處爆發了農民起義。就在這樣的形勢下,“深沈行人略”的武士彟,棄商從戎,在太原做—名隊正。 武士彟的發跡,與他結認並忠誠李淵、李世民父子有直接關系。大業十壹年(615),隋煬帝派遣世襲貴族唐公李淵為並州、河東撫慰大使,鎮壓今山西境內的毋端兒、歷山飛等農民起義軍。李淵初到並州,“行寫於汾、晉”,就和“家富於財,頗好交結”的武士彟建立了聯系,並經常“休止其家”,受到很好的款待。第二年,李淵做了太原留守(太原地區最高長官),就委任武士彟為行軍司鎧參軍。當時,人民到處起義,聲勢浩大,武士彟勸李淵起兵,並進“兵書及符瑞”。李淵表示:理解他的好意,如果將來取得成功,“當同富貴耳”。當時李淵是太原地區最高長官,武士彟是其下級官吏,他們竟敢壹起討論十惡不赦的“謀反”之事,可見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很深厚的了。 大業十三年初,李淵、李世民父子,見隋朝大勢已去,決定乘亂起兵,奪取天下,遂命劉文靜、長孫順德、劉弘基分頭召募士兵,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懷疑,並表示要按查此事。由於武士彟的勸說,王威、高君雅沒有采取什麽行動,為李淵消除了起兵的障礙。 李淵在太原起兵時,建立大將軍府,武士彟為大將軍府司鎧參軍,並隨唐軍西行進入長安。唐朝建立後不久,李淵對支持他起兵的功臣大加封賞,武士彟為二級功臣,並給予他以犯罪免死的優待。 《舊唐書》《新唐書》都傳說他“武德中,累遷工部尚書”,根據《冊府元龜》的材料看,沒有成為事實。《冊府元龜》《退讓》載:“武士彟,武德中為工部尚書,判六尚書,賜實封八百戶。士彟為性廉儉,期於止足,殊恩雖被,固辭不受。前後三讓,方遂所陳”。他願意“撿校右廂宿衛”即做唐宮近衛軍軍官。 武士彟在近衛軍中供職期間,仍留在原籍的夫人相裏氏和壹個兒子相繼死去。武士彟勤於職守,沒有回家。後來李淵知道此情況後,特下敕表揚。相裏氏死後還留下武元慶和武元爽兩個男孩。 武士彟的妻子死去不久,李淵就主動為他這位“廉儉”“忠勤”的功臣老友考慮起續娶的問題了。李淵選中隋朝貴族楊達的女兒,令桂陽公主主辦婚事,結婚費用全部由國庫支給。皇帝提親、公主主婚、費用國家支給,這是歷史上罕見的殊恩和殊榮,由此也足見李武兩家關系之密切。 武士彟和楊氏結婚以後,***生了三個女孩,武則天是其次女。按《資治通鑒》說武則天享年82歲計算,她當出生於武德七年(624)。 武士彟後半生的歷史發生了轉變,即由唐朝中央轉到地方任職,先後擔任揚州長史,和利州(今四川廣元)、荊州(今江蘇江陵)都督等地方軍事長官。 據《冊府元龜》記載:“武德末,……暢州有人告趙郡王孝恭有變,……高祖令士彟馳驛檢校揚州”。揚州是地方重鎮,掌握江淮、嶺南大權的暢州都督李孝恭謀圖發動兵變,這是關系到唐朝在江淮地區統治的大事。難怪唐高祖李淵壹聽到他孝恭有變,大為吃驚,就急忙派遣武士彟去揚州任職。派遣的地區和時間都說明李淵對武十彟的信任和器重。 “武士彟,武德末為揚州都督府長史(即副都督),開辟田疇,示以刑禮,數月之間,歌謠載路”取得了顯著的政績。 貞觀元年(627)十二月,利州都督李孝常借進京朝見之機,竟和近衛軍官劉德裕、長孫安業等“互說符命,謀以宿衛兵作亂”。陰謀敗露,被唐太宗以“謀反”罪殺死。唐太宗遂調升武士彟去利州擔任都督。武士彟去利州上任,最早也是貞觀二年初了。 武德九年(626)“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淵正式把帝位傳給新太子李世民,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利州都督李孝常“謀反”被殺,而新上臺的李世民,竟提升武士彟去李孝常的根據地去接任,這說明李世民對武士彟是絕對信任的,也說明在“玄武門之變”中,武士彟是支持和擁護李世民的。 鑒於李孝常的殘余勢力仍然猖狂活動,武士彟上任利州都督後,“招輯亡叛,撫循老弱,賑其匱乏,開其降首”,時間不長“郡境又安”。受到唐太宗的表揚和獎勵。 貞觀六年(632),李世民改任武士彟為荊州都督。他在荊州打擊豪強,“寬力役之事,急農桑之業”,使荊州生產發展,“奸吏豪右,畏威懷惠”,唐太宗手敕稱譽他的“善政”。 貞觀九年(635)五月,唐高祖李淵病死。武士彟聽到老友病逝,十分悲痛,“因以成疾”。唐太宗屢遣名醫診治,武士彟仍因醫治無效而死去,終年59歲。太宗命並州大都督李績主辦喪事,棺木及喪葬費用都由政府支給。遵死者遺囑,把武士彟的靈樞運回並州老家安葬。武則天掌權後,屢次追封她的祖先。天授元年(690)武則天稱帝,追封其父武士彟為孝明高皇帝,其文水墳墓為昊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