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象形文是麗江地區納西族的文字,屬於象形表意文字類型,包括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等字體。文字總數約1600個左右。
東巴文的表意方法主要是用壹個字或幾個字代表壹句話,字句從左至右,自上而下。這種文字大約產生於公元11世紀以前,是壹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發明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成為東巴文經典。由於東巴掌握這種文字,故稱東巴文。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麗江的壹些東巴,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納西族創造了兩種古文字,而且至今還使用著這兩種古文字,它不僅是解開人類文字產生之謎的寶貴史料,而且也是豐富、發展中國傳統書法和篆刻藝術的理想字體之壹。東巴文被譽為是目前世界上唯壹保留完整的"活著的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壹,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東巴文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關註。法國學者巴克是最早研究東巴文化的外國學者,他在1913年出版的《麽些研究》中,介紹了他在麗江搜集到的370個東巴象形文字。美國學者洛克編有《納西語英語百科詞典》兩卷,也對收集研究東巴文字作了貢獻。中國學者李霖燦編著的《麽些象形文字字典》,方國瑜編撰、和誌武參訂的《納西象形文字譜》等,代表著東巴文字研究領域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