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燒的讀音

燒的讀音

“燒”讀為shāo,又讀shào。

字源演變:

燒,形聲字。從火,堯(繁體)聲。“燒”原作左“火”、右“堯(繁體)”,後“堯(繁體)”據草書簡化成“堯”,“燒(繁體)”也就類推簡化成“燒”。

漢字字義系統往往是通過比況式聯想類推而豐富發展起來的,“燒”的字義系統是這方面的壹個典型範例。“燒”的本義為使物體著火。

《說文》:“燒,爇(ruò)也。”《戰國策·齊策四》:“臣竊矯君命,以責(債)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由使著火義引申為加熱使物體起變化、烘烤、壹種烹飪方法等義,由加熱引申為因病而體溫升高,由使物體起變化引申為因肥料過濃使植物枯萎或死亡,現代又可喻指人因財富多而頭腦發熱、得意忘形。

“燒”又讀shào,義為放火燒野草以肥田。《管子·輕重甲》:“齊之北澤燒,火光照堂下。”也泛指野火。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爇也。從火堯聲。式昭切。

說文解字註:?也。二篆為轉註。從火。堯聲。式昭切。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韻》式昭切。《集韻》《韻會》《正韻》屍招切。?音?。《說文》:?也。《玉篇》:燔也。《禮·月令》:仲夏毋燒灰。《戰國策》: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

又燒當,羌名。《後漢·西羌傳》:至硏十三世孫燒當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失照切。音少。《廣韻》:放火。《韻會》:野火曰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