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字讀作裴péi。形聲。從衣,非聲。本義指長衣下垂的樣子。1985年以後的《新華字典》裏只做姓氏。
裴姓簡介
裴姓,中華姓氏之壹,在《百家姓》中排第197位。為伯益之後。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顓頊的玄孫伯益之後飛廉有壹個裔孫非子,非子的支孫秦後子被晉平公封於蘋邑今山西省聞喜縣東,稱為蘋氏。
至六世孫為蘋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原字為?)(山西省臨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底,改加衣字底,表示已經離開了蘋邑,稱為裴姓。
先秦時期,裴姓最初活動在陜晉地區。進入秦漢以後,裴姓向東遷移進入河北、遼寧。自陜西南下進入四川。南北朝時,裴姓已經進入湖北,長江的北岸。唐、宋時期,裴姓已經全面南挺,首先定居江西,隨後進入浙江。到明朝時,裴姓已經分布於大江南北。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裴姓約有14萬余,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8%,排在第九十二位。當時山西為裴姓第壹大省,約占全國裴姓總人口的55%,其次分布於四川、河南、江西、陜西等。全國形成以山西為中心向外散播的裴姓聚集分布狀。
明朝時期,裴姓大約有11萬,約占全國人口的0.12%,排在第壹百三十五位。裴姓。的人口急劇減少,其主要因素是北方地區的戰亂,主力在北方地區的裴姓人群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他們向西北、西南和東南地區移民。當時江西成為裴姓第壹大省,約居住了裴姓人口的23%。
全國裴姓主要集中於江西、陜西、山西、廣西、廣東,這五省大約占全國總裴姓人口的80%。其次分布於山東、河南、浙江、河北等。裴姓人口主要由山西向西、向東南、向南地區遷移。全國基本形成了西北陜晉、東南贛浙、南方兩廣三塊裴姓集中分布區。
當代裴姓的人口有83萬多,為全國第壹百五十六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67%。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裴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下降的態勢。目前裴姓的第壹大省為湖北,大約占全國裴姓人口的13%。
全國裴姓主要分布於湖北、安徽、河南、山西,這四省集中丁裴姓人口的46%。其次分布在江蘇、河北、遼寧,這三省又集中了裴姓入口的24%。全國形成了以鄂、皖、豫、晉為中心的裴姓分布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