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社會用字調查活動怎麽寫

社會用字調查活動怎麽寫

社會用字情況調查活動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

2、了解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社會用字的規定,正確使用漢字。

3、培養學生對資料進行分類,統計,分析歸納的能力。

4、掌握有關錯別字,漢字形體演變的知識,明確錯別字的危害。

活動過程

壹、活動準備

1、確定調查人員。將學生以6至7人分為小組,選出小組長,明確組員和小組長職責。

2、明確調查範圍與對象。將要調查的街道或鄉村分片,每小組負責壹片或幾片。調查對象為招牌、廣告、商標、店名、路標、標語、板報、報刊、學生作業等。

3、時間安排。

10月10日—10月13日 材料的調查,搜集階段。

10月14日—10月17日 材料的分析,歸納階段。

10月18日 小組口頭總結,老師指導分析,總結。

10月19日—10月21日 小組形成書面調查報告和總結階段。

4、設計調查表(見附件1)

二、材料的搜集階段

1、小組搜集了解國家有關社會用字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關於社會用字管理工作的意見》、《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的通知》等,明確國家有關社會用字的規定要求,明確哪些情形下,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用語用字,哪些情況下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2、學生自查作業中的錯別字、不規範用字,小組成員之間互查錯別字、不規範用字,將錯別字、不規範用字記錄到調查表中。

3、小組合作在報刊雜誌上找錯別字、不規範用字,把錯別字、不規範用字記錄到調查表。

4、小組合作,帶上字典在街道、鄉村找錯別字、不規範用字並記錄到調查表。

5、每個小組搜集壹個有關錯別字的笑話或故事。

6、小組合作,了解有關漢字形體演變的知識。

三、材料的整理,分析,歸納階段

1、小組對搜集的錯別字、不規範用字進行整理分析,歸納錯別字、不規範用字形成的原因,完成調查表最後壹項(此項工作學生完成有壹定難度,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的漢字形體演變的知識及錯別字形成原因、糾正錯別字的方法等資料)。

2、總結預防,糾正錯別字的方法,可以編成順口溜,歌謠等。

四、在老師的指導下口頭交流,總結(以課堂形式,壹課時)。

1、導入

文字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它是人們用來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中華民族的通用文字有悠久的歷史,它也經歷了多次演變。為了規範漢字的使用,中華人民***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00年10月31通過了《中華人民***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施行至今,情況怎麽樣呢?我們班於10月10日至13日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同學們對社會用字情況進行了調查。這節課我們就對調查情況進行口頭總結和交流。

先請同學們講講搜集到的有關用字不規範的笑話或故事,然後總結壹下用字不規範帶來的後果與危害。

2、學生講笑話或故事,總結不規範用字的後果與危害(教師歸納板書)。

3、各小組組長總結這次調查活動。主要從以下方面總結:

(1)小組成員分工。(2)調查活動過程。(3)成果:調查到多少錯別字,找出了哪些形成錯別字的原因,歸納出多少糾正錯別字的方法或經驗。對錯別字的危害有什麽認識。(4)有什麽體會或經驗。

4、小組成員補充發言。

5、教師與學生壹起歸納產生錯別字的原因(教師歸納板書)。

6、師生歸納糾正錯別字的方法(教師歸納板書)。

7、學生自由發言談體會或收獲。

8、教師補充歸納。

五、書面總結階段

教師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寫出書面調查報告。如有必要,向報刊或當地有關部門書面反映錯別字的情況,以引起重視。

六、推廣應用階段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好自己的研究成果,盡量避免寫常見的錯別字;班級學生運用自己的研究成果,養成幫助同學認真檢查作業,找出錯別字的習慣。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社會服務。在報刊上發現錯別字要向國編輯反映,在街上發現錯別字要向有關單位反映,設法使其糾正,使我們的周圍都能正確,規範地使用漢字。

附錯別字調查表

錯別字、不規範字調查表

學校: 班級: 調查人:

錯別字、不規範字 正確書字 原詞或原句 出處 時間錯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