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在這個節日中中國各地都要舉行慶祝活動,在廣東潮州,也與全國壹樣,舉行活動,慶祝這壹節日。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在食經中九是壹個陽數。月是九,日也是九,這兩個陽數合在壹起,所以古人稱之為“重陽”。在中原,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陪帶茱萸的風俗。潮州民俗研究者王次陽先生介紹說:“潮州人也有重陽登高這壹習俗,不過在過去主要是壹些文人雅士的活動,文人雅士在重陽這壹天登高,賦詩言誌,在歷代的地方誌中都有記載。至於在民間形成風俗的項目,主要是放風箏和結緣這兩項。”
先說說放風箏。 農歷九月是農村中壹年中最好的天氣,潮州地處南方,濕氣比較重,古時被稱為瘴氣比較重。但是,到了九月空氣比較幹燥,天氣晴朗,天高雲淡,陽光和熙,秋風送爽,這樣的天氣非常松快,所以是放風箏的極好季節,是大家到戶外活動的好季節。潮州人為什麽把風箏叫做“風禽”。在開始,風箏是做成象鳥類、飛禽壹樣的形狀。在空中放飛,象飛禽壹樣,所以,叫做“風禽”。這個比喻,我們認為更加貼切壹些。潮州人還把“風禽”,叫做“紙約”,“紙約”是古代對風箏的叫法。潮州叫的是古字古義。“約”是壹種大鳥,樣子想老鷹,飛起來就象老鷹壹樣,“紙約”其實就是用紙糊起來的大鳥,所以潮州人把風箏叫做“紙約”,有壹定的道理。
放風箏是潮州民間的壹種群眾性活動,特別是青年人和小孩,興趣大,熱情高。九月壹到,秋風壹吹,大家爭相到高處放風箏。在潮州,風箏壹般都是自己糊的,材料用竹子、紙糊的;也有專門糊風箏買的,款式比較多,除了鳥類之外,還有蝴蝶、魚、人頭、太陽、蜈蚣等等。還有壹些風箏上捆著風鈴空中飛翔時發出響聲,非常有趣。到了重陽這壹天,放風箏就成為最熱鬧的了。
王次陽先生說:“重陽結緣是潮州壹個風俗,結緣原來是佛教的說法,說的是與佛、菩薩結緣,將來能夠得到”超度“的因緣。結緣也有與人結交的機緣。,除了佛家間有結緣之外,人們之間平時也有結緣的機會。我們平時所說的某人與某人之間那麽好,非常有緣分,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以前,潮州人之間結緣的方式是相互之間贈送“芝麻丸”來實現的。“芝麻丸”是有糯米、糖、花生等作成的壹種甜品。這裏面有非常深厚的寓意:丸的音與緣是同音字,代表緣分;芝麻是開花節節高,表示緣分會不斷加深和發展,糯米有粘性,有強度,表示緣分親密無間。花生的果實是結在跟部,有跟有果,表示緣分能夠結出果實;糖是甜的,表示美滿幸福,甜甜美美。所以,芝麻丸由這幾樣作成的,寓意深遠。
九月初九,潮州民間又稱之為“天公生”,有壹個說法是九王的誕辰。這壹天,民間祭拜成風,在城裏也有設置神壇供人們祭祀,祭品中除了平時的果品、三牲之外,芝麻丸壹定不能少。祭祀完畢,把芝麻丸贈送給親朋好友,鄰裏,表示加深情誼和緣分。但是,如果家裏有白事的人家,則不能把芝麻丸贈給別人。贈送芝麻丸還有傳遞團結、結緣的願望。比如說,想要傳遞結婚的姻緣,如果是男方看中的,但是又不清楚女方是否有意,那麽就在九月初九這壹天,把芝麻丸送給女方家,這就向女方發出男方想與女方結婚的信號;如果女方回贈芝麻丸,就說明女方同意提親的意向,這時,男方就可以請媒人、親戚到女方提親談條件。有送芝麻丸這壹禮節,避免了提親中不必要的尷尬。潮州人很講究臉色,妳追求人家不成,被人家拒絕了,臉色不好看,過不去,很是尷尬。平時,鄰裏之間送芝麻丸是很正常的。
至於有了婚約或者新婚的親家,女方這壹家必須向男方送芝麻丸和果品,然後男方把這些芝麻丸和果品送給親戚、鄰居。潮州人經常說,遠親不如近臨,有緣才來做鄰裏,所以非常重視鄰裏關系和緣分。潮州的鄰裏關系非常好,相互照顧,互相幫助,比如說,妳去找某壹人,如果他不在 那麽鄰裏叔叔大嬸會請妳到他家裏坐,喝茶,代主人招待妳,這在潮州是非常平常事,也表現了潮州人和諧的鄰裏關系;在比如,如果鄰裏之間碰到壹些小矛盾,經常也在九月初九這壹天,互贈芝麻丸,表示屏棄前嫌,重修舊好。
小小芝麻丸充當了結緣的角色。
又如中秋節,在潮州,人們為了不忘異族統治之苦,維護今天安定團結的和諧社會,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竈”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裏、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壹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