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蠶的資料,誰知道啊!

蠶的資料,誰知道啊!

字典釋義

①昆蟲名。幼蟲能吐絲、結繭。有家蠶、柞蠶等。繭絲為重要的纖維資源。

②養蠶。

③蠶事;養蠶的工作。

④侵蝕。

⑤引申為侵害者。

⑥傳說蜀地開辟者蠶叢的簡稱。參見"蠶鳧"。

⑦見"蠶兒"。

蠶 cán :昆蟲。幼蟲成熟後吐絲做繭,在繭裏變成蛹,蛹變成蠶蛾。有家蠶、柞蠶、蓖麻蠶等多種。蠶絲是織綢緞的原料。我國是世界上養蠶最早的國家。

蠶食cánshí :蠶壹口壹口地吃桑葉。比喻逐步侵占:蠶食政策;蠶食鄰國。

示例

蠶 <名> 形聲。本義:壹種能吐絲結繭的昆蟲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宋·張俞《蠶婦》

又如:蠶舍(蠶屋。蠶房);蠶精(蠶神);蠶蛻(蠶眠期所脫的皮)

蠶事。養蠶的工作

羅敷善蠶桑。――《樂府詩集·陌上桑》

又如:蠶功(蠶事);蠶母(古時主管蠶事的女官)

蠶tiǎn :蜸蠶。蚯蚓的別名。

簡介

蠶蛾科昆蟲的壹種,原產中國,馴化在室內飼養,故又稱家蠶。養蠶和利用蠶絲是人類生活中的壹件大事,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已有記載,至少在3000年前中國已經開始人工養蠶。公元551年,有兩個外國修道士把蠶繭帶到歐洲。蛾體中型,雌、雄觸角皆為櫛齒狀,雄性櫛齒略長;喙退化,下唇須短小,無單眼,體翅灰白色,翅脈灰褐色。蠶吐絲結繭時,頭不停擺動,將絲織成壹個個排列整齊的∞字形絲圈。每織20多個絲圈(稱壹個絲列)便動壹下身體的位置,然後繼續吐織下面的絲列。壹頭織好後再織另外的壹頭,因此,家蠶的繭總是兩頭粗中間細。家蠶每結壹個繭,需變換250~500次位置,編織出6萬多個8字形的絲圈,每個絲圈平均有0.92厘米長,壹個繭的絲長可達700~1500米。絲腺內的分泌物完全用盡,方化蛹變蛾。

最常見的是桑蠶,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壹。屬鱗翅目,蠶蛾科。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蠶的壹生經過蠶卵—蟻蠶—蠶寶寶—蠶繭—蠶蛾,***四十多天的時間。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寶寶黑黑的像螞蟻,我們稱為「蟻蠶」,身上長滿細毛,約兩天後毛即不明顯了.蟻蠶出殼後約40分鐘即有食欲,這時就要開始餵養過程了。

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慢成白色,壹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壹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壹次脫皮後,就是二齡幼蟲.它脫壹次皮就算增加壹歲,***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才開始吐絲結繭.

五歲幼蟲需二天二夜的時間,才能結成壹個繭,做繭的絲竟然可以抽到長達1.5公裏長耶!並在繭中進行最後壹次脫皮,成為蛹.約十天後,羽化成為蠶蛾,破繭而出.出繭後,雌蛾尾部發出壹種氣味引誘雄來交尾,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壹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形態與生長特點

下面介紹壹下蠶卵、蠶蛹、蠶蛾的形態及桑蠶的生長特點。

蠶卵: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壹只雌蛾可產400~500粒蠶卵,1700~2000粒蠶卵,重約1克。蠶卵的顏色,剛產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1~2天變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經3~4天後又變為灰綠色或紫色,便不再發生變化,稱為固定色。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裏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逐漸發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後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蟻蠶:蠶從蠶卵中孵化出來時,身體的顏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極細小,且多細毛,樣子有點象螞蟻,所以叫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體寬約0.5毫米,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後,經過2~3小時就會進食桑葉。

蠶的眠性 :蠶寶寶食桑量極大,因此,長得很快,體色也逐漸變淡。但它的食欲逐漸地有所減退乃至完全禁食,它吐出少量的絲,將腹足固定在蠶座上,頭胸部昂起,不再運動,好像睡著了壹樣,稱作“眠”。眠中的蠶,外表看似靜止不動,體內卻進行著脫皮的準備,脫去舊皮之後,蠶的生長就進入到壹個新的齡期,從蟻蠶到吐絲結繭***蛻皮4次。具有眠性是蠶的生長特性之壹,眠性是蠶的遺傳性狀,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目前我國飼養的蠶屬四眠性品種。

蠶齡:又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壹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第壹次蛻皮為第壹齡;眠起後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又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第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厘米,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熟蠶:蠶寶寶到了五齡末期,就逐漸體現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食欲減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虛,胸部呈透明狀;繼而完全停食,體驅縮短,腹部也趨向透明,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這樣的蠶就稱為熟蠶。

成蟲期結繭:人們把熟蠶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蔟器上,蠶便吐絲結繭了。

結繭可分為四個過程: 1、熟蠶先將絲吐出,粘結在蔟器上,再吐絲連接周圍蔟枝,形成結繭支架,即結繭網。繭網不具備繭形,只是壹些松軟淩亂的繭絲層,以作為結繭的支架。2、蠶結制繭網後,繼續吐出淩亂的絲圈,加厚繭網內層,然後以S型方式吐絲,開始出現繭的輪廓,叫做結繭衣。繭衣的絲纖維細而脆,排列極不規則,絲膠含量也多。3、繭衣形成後,繭腔逐漸變小,蠶體前後兩端向背方彎曲,成“C”字型,蠶繼續吐出繭絲,吐絲方式由S形改變成∞形,這就開始了結繭層的過程。4、當蠶由於大量吐絲,體軀大大縮小時,頭胸部擺動速度減慢,而且沒有壹定的節奏,吐絲開始顯得淩亂,形成松散柔軟的繭絲層,稱為蛹襯。

蠶蛹:蠶上蔟結繭後經過4天左右,就會變成蛹。蠶蛹的體形像壹個紡棰,分頭、胸、腹三個體段。頭部很小,長有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長有9個體節。專業工作者能夠從蠶蛹腹部的線紋和褐色小點來判別雌雄。蠶剛化蛹時,體色是淡黃色的,蛹體嫩軟,漸漸地就會變成黃色、黃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來了。經過大約12到15天,當蛹體又開始變軟,蛹皮有點起皺並呈土褐色時,它就將變成蛾了。

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力。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壹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壹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壹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又將完成新壹代的循環。這就是蠶的生活史。

蠶的品種

壹、桑蠶

又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壹。屬鱗翅目,蠶蛾科,學名Bombyx mori Linaeus。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飼育適溫為20-30℃, 主要分布在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桑蠶屬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楮葉、榆葉、鴨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桑葉是蠶最適合的天然食料。蠶是完全變態昆蟲,壹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形態上和生理機能上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其中幼蟲期在適宜溫度條件下,自孵化至吐絲結繭需要22-26d,壹頭蠶壹生約食下桑葉20-25g,壹般經四次眠和蛻皮,至生長極度時,體重約增加1萬倍。末齡期的食桑葉量占其總食桑葉量的85%以上。桑蠶結的繭可以繅絲,蠶絲是優良紡織纖維,是綢緞的原料。桑蠶的蛹可食用,蠶蛾和蠶糞均有綜合利用,是多種化工和醫藥工業的原料。蠶砂枕有祛風降濕、健腦明目等功效。

二、柞蠶

以柞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昆蟲。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原產中國,發育溫度為8--30℃,發育適溫為11-25℃,最適宜的溫度為22-24℃。主要分布在中國。在朝鮮、韓國、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和日本等國亦的少量分布。

柞蠶以殼鬥科櫟屬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葉片為飼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楓、梨、蘋果等植物的葉子。柞蠶是完全是變態昆蟲,壹生中要經卵、幼蟲、蛹、成蟲四個形態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發育階段。經四次眠和蛻皮。每蛻皮1次,遞增1齡。壹頭蠶從孵化到5齡老熟結繭需要50d左右,春蠶壹生食葉30-35g左右,秋蠶食葉50-58g。其中大蠶食葉占總食葉量的80%以上。春蠶體重14g,秋蠶21g左右。至生長極度時,分別比蟻蠶體重約增加2000-3000倍。柞蠶繭可繅絲,柞蠶絲是柞綢的原料,柞蠶蛹可食用,並與蛾均是化工、醫藥、食品工業的原料。卵是進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間寄主。

三、蓖麻蠶

以蓖麻蠶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壹。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蠶原產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18世紀開始從印度傳出,中國、美國、斯裏蘭卡、馬耳他、意大利、菲律賓、埃及、日本、朝鮮等國先後引種飼養。蓖麻蠶壹個世代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發育階段。卵期經過約10d,幼蟲4眠5齡期為20d,蛹期約為20d,完成壹個世代經過約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時均難孵化,適宜溫度為25℃左右;幼蟲期在飼養適溫在24℃左右;蛹期的保護溫度以25℃左右為宜,相對濕度為75%--90%。至生長極度時,體重7g上下,約比蟻蠶增加5400倍。

蓖麻蠶繭不能繅絲,只能作絹紡原料,紡制蓖麻絹絲。也有與桑蠶廢絲、柞廢絲、苧麻、化纖等混紡的蓖麻混紡絹絲。

四、木薯蠶

蓖麻蠶以木薯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木薯蠶。實際就是蓖麻蠶。1956年廣西岑溪縣試用木薯葉飼養蓖麻蠶成功,以後擴大到鄰近縣飼養,在稱木薯蠶。廣東、福建也先後飼養。其習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蠶。

五、馬桑蠶

蓖麻蠶以馬桑葉為飼料時,生產上俗稱馬桑蠶。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蠶業試驗站用野生馬桑葉飼養蓖麻蠶成功。因稱馬桑蠶。用馬桑蠶飼養比蓖麻葉飼養,蠶的發育慢,全齡要長入2-4d,但繭層重量相同,可達0.34-0.42g。湖南、湖北、貴州、四川、廣西、甘肅、陜西等省也飼養過。其習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蠶。

六、惠利蠶

即蓖麻蠶。是蓖麻蠶的音譯名。蓖麻蠶原產地是印度東北部的阿隆姆,當地人稱蓖麻△", 日本人將eri-silkworm的"eri"音譯為"惠利".中國人引進蓖麻蠶時.也稱過"惠利蠶",因"惠利"含義飼養實惠,有利可圖,便於推廣。當時,中國也有人把eri--silkworm譯為"愛麗蠶"、"伊利蠶"的。

七、天蠶

以殼鬥科柞屬植物的葉如遼東柞、蒙古柞、拴皮柞、尖柞等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壹。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又名山蠶,學名Antheraea yamamai Guerin-Meneville.主要分布於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地。天蠶是壹化性完全變態昆蟲,卵期經過270d左右。幼蟲期從孵化到結繭4眠5齡需要50-60d左右,結繭至化蛹7-8d,化蛹至羽化成蟲需要20-30d,暖卵的適溫為18℃,相對濕度為75%--85%;羽化時最適溫度為22--26℃。至生長極度時,體重17-20g約比蟻蠶增加4000倍。

天蠶繭色為綠色,能繅絲,絲質優美、輕柔,不需要染色而能保持天然綠色,並具有獨特的光澤。織成絲綢色澤艷麗、美觀,是高級的絲織品。

八、琥珀蠶

以楠木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壹,又稱阿薩姆或姆珈蠶。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Antheraea Assama.?《榷?輩亢桶⑷?釩畹撓炅擲鎩K茄?釷飾露任?4--25℃,相對濕度為75%-80%,溫度超過35℃,相對濕度低於65%,幼蟲就難以成活。琥珀蠶能食數種植物的葉子,主食楠木葉,也食茜草科、虎刺等常綠樹葉子,以及含笑屬、樟屬等植物的葉子。屬多化性,壹年可收獲4-5次。幼蟲期壹般從孵化到結繭需要25-35d,結繭需2-3d,產卵需3-4d,卵期夏季為7-8d,冬季為14-15d。

繭色呈金黃色,能繅絲。絲質堅韌帶琥珀光澤,因此稱之為"琥珀蠶",其織品供制作貴重服飾。

九、樟蠶

以樟樹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壹。又稱天蠶、楓蠶、漁絲蠶等。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Eriogyna(Saturnia)pyretoum Westwood。樟蠶主要食樟樹葉,絲質較優,也蛾食楓樹葉、櫃柳葉、野薔薇、沙梨、蕃石榴、紫殼木及柯樹葉等,但絲質較差。主要區是中國、越南、印度等國,產量最多的是中國的海南島。樟蠶每年壹代,蛹態滯育。成蟲羽化最適溫度為16--17℃.樟蠶***經8個齡期,全齡約經80d。成熟時雌蠶體重16g,雄蠶10g。飼養樟蠶者壹般不讓其結繭,而是在其成熟期時,先將熟蠶浸死在水中,然後用手工將其第2-3腹腳間撕破蠶腹,取出兩條絲腺浸入冰醋酸(濃度2.5%)中,5-7min後,即進行拉絲,可拉長至200cm左右,經水洗後光滑透明,堅韌耐水,在水中透明無影,是最佳的釣魚臺。約1000條可拉絲500g,除供釣魚臺外,還可精制成外科用的優質縫合線。樟蠶繭也可繅絲,但數量很少,世界上只有中國生產樟蠶絲。

十、栗蠶

以核桃葉、板栗葉為主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壹。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Dicty-opoea japonica Moore.分布於中國、日本等地。主要食核桃、板栗、杏樹、楓楊、桷、櫪、樟、榆等樹葉。食核桃葉的繭重,繭層厚,食棣及板栗葉者較差。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江西、廣西等省,每年完成壹個世代,以卵越冬。有野生情況下,幼蟲在5月是下旬孵化,4眠或5眠,於6月下旬成熟,經50d左右老熟結繭,繭外觀呈燈籠狀,有大小不等的網眼。結成繭需時2d左右,經3-5d後化蛹,繭可繅絲,也可作絹紡原料,絲質優良。栗蠶也可以從熟蠶腹中取出絲腺,浸酸後拉長作釣魚絲或醫療用絲。

十壹、樗蠶

主食樗樹葉(臭椿),兼食烏桕、蓖麻、冬青、含笑、泡桐、梧桐、樟樹葉等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屬鱗翅目,大蠶蛾科,學名Philo samia cyntia Walker et Fdlker。又名椿蠶、小烏桕蠶。分布於中國、日本、印度等國。中國分布在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化性有1化性、2化性以至4化性的。寒冷地區為1化性、臺灣為4化性。蠶期30-40d。熟蠶集結2-3片葉吐絲結繭。繭灰褐色、紡錘形、頂端有孔,有細長繭柄,繭重約3g,繭層重約0.3g,繭層率10%--12%。農村壹般均繅土絲,織成的綢稱椿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