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utearguebargelighter
駁
駁
bó
<形>
(會意。從馬,從爻。甲骨文字形,右邊是“爻”(yáo),表示馬的毛色混雜,左邊是“馬”。本義:馬毛色不純)
同本義 [particolored;variegated]
駁,馬色不純也。——《說文》
為駁馬。——《易·說卦》
皇駁其馬。——《詩·豳風·東山》
紅白雜毛曰駁。——《文選·赭·白馬賦》註
絳皓駁色,而皆若僂。——清·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駁駿(毛色斑駁的駿馬);烏駁馬。又泛指顏色不純
黃白雜謂之駁。——《通俗文》
白黑雜合謂之駁。——《漢書·梅福傳》
又如:斑駁(壹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駁落(顏色斑駁)
駁雜;龐雜 [heberogeneous]
純而王,駁而伯。——《荀子·賦》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莊子·天下》
法小弛則是非駁。——劉禹錫《天論上》
又如:駁錯(交雜混亂);駁辭(雜亂的言辭)
駁
駁
bó
<動>
駁斥,反駁 [rebute;refute]
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晏子春秋》
又如:批駁(書面否決下級的意見或要求;批評駁斥);駁審(否決原判);駁正(糾正錯誤)
轉載貨物 [lighter]。如:駁船;駁費(駁運的費用)
[方]∶把岸或堤向外擴展 [widen]。如:這條堤還不夠寬,再駁出去半米
駁
駁
bó
<名>
傳說中能食虎豹的猛獸 [beast of prey]
駁船 [barge]。如:油駁
駁岸
bó’àn
[revetment;embankment] 保護岸或堤,使不坍塌的建築物,多用石塊築成
駁斥
bóchì
[refute;contradict;repuse] 激烈反駁別人的言論觀點
以正當的義憤駁斥他的邪說
駁船
bóchuán
[lighter barge] 沒有動力裝置,由拖輪帶動的船,用於運輸貨物(如煤、油、木材或糧食);有時亦載客,通常由拖輪拖帶
駁辭
bócí
[disorganized speech] 雜亂不純的言詞
駁辭
bócí
[refutation] 反駁別人意見的話。也作“駁詞”
駁倒
bódǎo
[demolish;defeat in an argument] 成功地否定了對方的意見
壹句話就把他駁倒了
駁復
bófù
[refute] 批駁答復
駁復來函中的謬論
駁回
bóhuí
[reject;turn down]∶不答應 [請求]
駁回上訴
[overrule]
不采納 [建議]
駁回某人的請求
指運用高級權威來回絕
法院駁回了他的無理要求
駁面子
bómiànzi
[not show due respect for sb's feelings] 不給情面
自信與他結交至深,不至於會駁面子
駁議
bóyì
[correct]
對別人主張、建議進行辯駁(多指書面的)
駁斥別人時提出的意見(多指書面的)
祖沖之勇敢地進行了辯論,寫出了壹篇非常有名的駁議,指《辯戴法興難新歷》
臣屬向皇帝上書的壹種,多指在書中駁斥別人的意見。如:柳宗元的《駁復仇議》
駁運
bóyùn
[transport by lighter]∶用駁船來轉運
[scow]∶使用平底駁運輸[礦砂、垃圾等]
駁雜
bózá
[heterogeneous] 混雜不純
從周朝人的文章,壹直讀到明朝人的文章,非常駁雜。——魯迅《人生識字胡塗始》
駁正
bózhèng
[refute and correct] 糾正錯誤
不妥之處,請駁正
駁子
bózi
[tow] 綁縛成壹排並由壹拖輪推進的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