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的讀音:bō。
“撥”是壹個漢字,部首為扌,筆畫為8畫,字義是指用手或工具橫著掀動或撥動。根據字典釋義,撥的主要含義有:用手或工具橫著掀動或撥動;分出壹部分發給;掉轉;用於成批的人或物。
此外,撥字還具有壹些引申義或成語,如撥冗(指對方推開繁忙事務,敬辭)、撥雲見日(比喻疑團消除,心裏頓時明白)、撥亂反正(糾正時代錯誤的措施)等。
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撥字的字形曾經歷過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等不同階段,最終形成了現代的漢字形態。
除了作為漢字單獨使用外,撥字還常與其他漢字組合成詞,如撥號、撥動、撥款、撥付、撥款項目、撥付資金等。這些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具有不同的含義和用法。
總之,撥字是壹個具有多種含義和用法的漢字,常用於描述用手或工具橫著掀動或撥動物體,也可以用來形容分出壹部分發給或掉轉方向等動作。同時,撥字還具有壹些引申義和成語形式,豐富了漢字的文化內涵。
撥康熙字典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缽。《說文》治也。《詩·商頌》?王桓撥。《公羊傳·哀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又除也。《前漢·司馬遷傳》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又發揚貌。《禮·曲禮》衣毋撥。又《增韻》捩開也。
又轉之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撥,弓反也。又葬具。《禮·檀弓》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註》撥可撥引輴車,所謂紼也。又鼓弦之物。《唐書·蘇頲傳》皇甫恂使蜀,檄取庫錢,市琵琶捍撥玲瓏鞭,頲不肯予。又叱撥,良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