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宋徽宗·趙霽(1082 ~ 1135),宗申·趙旭的兒子。在位時任用奸臣,信奉道教,政事腐敗,生活奢靡,導致國破家亡,異國他鄉。然而,趙霽擅長詩歌,精通繪畫、音樂和書法,是壹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宣和七年(1125),遊牧民族南移,傳至趙恒(欽宗)。靖康二年(1127),隨欽宗被金兵俘虜,後死於吳國成(今黑龍江依蘭縣)。
靖康二年,宋徽宗趙霽被金兵攻占,北宋滅亡。這首詩是在被俘期間寫的。
第壹部中,美麗的杏花易雕零,不經風雨,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悲傷和思鄉之情;在接下來的影片中,我借用“雙燕的話”來表達離開感情沒有任何支撐的痛苦。最後寫道,懷念故國只在夢裏,現在不做夢了,暗示國家沒有復辟的希望。全詩寫得輕盈、自然、真實,生動地表達了離家和死亡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