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二首》宋代:陸遊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壹泫然。
譯文:
城墻上的畫角聲仿佛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池閣亭臺。
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在此曾見她的倩影如驚鴻飄來。
離她香消玉殞已過去四十多年,沈園柳樹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綿。
自身即將化為會稽山壹抔泥土,仍然來此憑吊遺蹤而淚落潸然。
創作背景:
陸遊壹生最大的個人不幸就是與結發妻唐琬的愛情悲劇。據《齊東野語》等書記載與近人考證:陸遊於高宗紹興十四年(1144年)二十歲時與母舅之女唐琬結琴瑟之好,婚後“伉儷相得”,但陸母並不喜歡兒媳,終至迫使於婚後三年左右離異。後唐氏改嫁趙士程,陸遊亦另娶王氏。紹興二十五年春,陸遊三十壹歲,偶然與唐趙夫婦“相遇於禹跡寺南之沈氏園。唐以語趙,遣致酒肴。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壹詞題壁間”。唐氏見後亦奉和壹首,從此郁郁寡歡,不久便抱恨而死。陸遊自此更加重了心靈的創傷,悲悼之情始終郁積於懷,五十余年間,陸續寫了多首悼亡詩,《沈園二首》即是其中最膾炙人口的兩首。
《齊東野語》曰:“翁居鑒湖之三山,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又賦二絕雲:(引詩略)。蓋慶元己未也。”據此可知,這組詩創作於宋寧宗慶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陸遊七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