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立英《海棠春·清明祭祖》:“愁雲若絮瀟瀟雨,曾幾度、淒凝淚霧。縱有萬千言,難述語。夜臺寂寂魂飛處,不忍看、冥幡亂舞。往事逝如煙,心痛誰與訴?”
2、高先仿《浣溪沙·清明節》:“細雨幽幽助愴涼,聲聲如泣蕩陵岡。墳前跪拜喚爹娘,往事如煙垂淚眼。流光似水湧悲腸,迎春歲歲應時黃。”
3、王又龍《憶秦娥·清明思母》:“清明雨,紛紛擾擾澆愁緒。澆愁緒,風中萱草,夢中慈母。耳邊猶聞叮嚀語,春風吹向雲深處。雲深處,依稀可見,含辛茹苦。”4、簡易《清明節》:土之下,土之下,那是陰界。裏面住著不同的姓氏,猜想定是極樂世界。去的人,都沒有回來,閉上眼睛,進去,繞過壹場葬禮,讓壹些淚和紙灰飄起來。土之上的人,不能停止懷念。
5、空空法師《清平樂·清明》:年年二月,處處青青葉。猶憶介休寒食節,寫下幾多書帖。探春正是當時,山前燭火煙飛。此際塗碑表孝,豈如生奉嚴慈。
清明節文化內涵: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壹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誌述事的道德情懷。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壹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壹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壹”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時期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壹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