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詠月詩》竟然是朱元璋和趙匡胤壹塊寫的,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詠月詩》竟然是朱元璋和趙匡胤壹塊寫的,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兩個帝王合作壹首詩,可以說是人間佳話了,但是二人從小都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所以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後通過自身的努力,還是有壹定的文化水準的,二人都是帝王,眼界見識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當趙匡胤因文化水平的局限只寫出前兩句,時隔幾百年的朱元璋見了,才會有興趣填了後六句。

趙匡胤出身於軍人世家,因為家庭氛圍的影響,所以並沒有讀過多少書,但是趙匡胤是壹個非常有遠大抱負的人,雖說父親是禁軍統領,家庭條件還算富裕,父親也算是壹個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是趙匡胤並不想活在父親的光環下。

未滿二十歲的時候,他就離家獨自打拼,其中也遭遇過挫折困苦,在饑寒交迫的情況下,曾經偷過寺廟中的大白菜充饑,但是也因為他的這壹段經歷,激發了他的潛能,所以在他投軍後,很快就能在壹眾人中脫穎而出,從而得到了當時的後周君主柴榮的賞識。

後來做了禁軍首領的趙匡胤明白,文化這塊是自己的短板,所以每天都熬夜苦讀,文彩雖不如人家有文化底蘊之人深厚,但是也算是半個文化人了,當在陳橋黃袍加身後,趙匡胤就成了宋朝第壹位開國君主。

開國三年後,趙匡胤想壹掃天下剩余的勢力,就派兵攻打後唐,唐後主李煜派大臣徐鉉前去求和,在求和中,徐鉉曾經質問趙匡胤:我主詩詞聞名天下,妳為什麽要派兵攻打我國?趙匡胤輕蔑的說,那不過是壹些酸腐的詩詞,說完,就吟了兩句:未離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萬國明;這兩句明顯氣勢開宏,意境深遠,但是趙匡胤自己去接不下去了。

幾百年後的朱元璋在壹次偶然的機會,看見了這首詩,因為有相同的經歷,所以續了後六句:朗朗浩浩照長夜, 掩盡微微無數星;滔滔宏願因之起, 挺軀來濟蒼生靈;恒持此誌成永誌, 百戰問鼎開太平。使此詩成了壹首完整的律詩,然後朱元璋就將它起名為《詠月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