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面描寫:側面描寫也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描寫周圍的人或環境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使之突出,即間接地刻畫了所要描寫的對象。
壹般情況下,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刻畫往往采用正面描寫的方法,即直接通過人物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巧。但有時適當借助壹些側面描寫,往往能起到正面描寫不可替代或難以達到的藝術效果。是對正面描述的補充。人物側面描寫的曲折,可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力,豐富人物形象,達到壹壹展現的效果。
示例:
正面描述:
這個人體格強壯。
這個人很高。
這個人好幾天沒洗澡了,渾身發臭。
個人資料描述:
因為他的體型,小偷從來不敢搭訕他。
普通人跟他說話總要擡頭。
周圍的人從他身邊經過時都捂著鼻子走開了。
擴展數據:
外觀描述有兩個關鍵:
第壹,人物描寫要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寫,不要每次都寫人物肖像。有眉毛有胡子就不能寫人像?。如《壹面》壹課,作者三次描寫魯迅的畫像,突出了“瘦”的特點,表現了魯迅先生為革命忘我工作、積勞成疾的高尚品質。
第二,外貌的描述不要公式化,不要整容。壹般情況下,“人如其面。”但是,人的內心和外表並不總是壹致的,美麗的外表不壹定是美麗的靈魂。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優秀作品裏寫的好人,不壹定外表漂亮帥氣;壞人不全是麻子、瞎子、瘸子。
比如《巴黎聖母院》裏,敲鐘人長得醜,但內心極其善良。《紅樓夢》裏,王熙鳳長得很美,但她心如蛇蠍,笑裏藏刀。這樣,並不是說對壹個人物外貌和性格品質的描寫壹定要倒過來,而是要根據人物的具體特點來寫。
心理描寫應註意掌握以下三個原則:
第壹,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要寫壹個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下必然產生的心理活動,而不是為了心理描寫而描寫。
第二,寫心理活動時,要防止壹個心理活動左,壹個心理活動右。關鍵情節、動作、表情出現時,才配以心理描寫。
第三,寫心理活動,要盡量寫人物微妙的情感波動和復雜的心理變化。
動作描述應把握兩個原則:
第壹,性格要從自己的行動中顯露出來;
第二,人物的動作要選擇能表現人物性格的。所以描寫人物動作的目的要非常明確;
第三,要註意人物動作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所謂生動,就是作者不僅要寫人物在做什麽,還要寫他是怎麽做的。所謂典型性,就是作者要寫人物為什麽這樣做而不那樣做。
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輔以側面對比。
這是最廣泛使用的輪廓描述。刻畫正面的時候,要麽是人物襯托,要麽是環境襯托,要麽是事物觸動。
比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全文詳細描述了孔乙己的第壹次出場和最後壹次出場,但文章中關於孔乙己被丁毆打的故事,是由客戶解釋的,屬於側面描寫,推動了故事的發展,使文章的過渡非常自然巧妙。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從正面描寫琵琶女的精彩表演,用“東船靜寂西船靜,我們看見白色的秋月入江心”作為從外部環境的襯托,從側面展現琵琶女表演的魅力。
如果不適合正面描述,就用側面描述渲染。
側面描寫不僅可以填補正面描寫不可言說的空白,還可以生動地呈現出描寫對象難以知曉的精彩和美好之處。
魯迅小說《藥》中對於霞的描寫,主要是通過劊子手與飲茶者的討論來完成的。我覺得壹方面,魯迅先生很難從正面描寫於霞,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於霞形象是以革命家秋瑾為原型的,而魯迅對當時革命派的認識是有限的。從正面描述他們可能比較困難,即使寫出來也很難在當時的環境下發表。另壹方面,更重要的是魯迅通過劊子手和飲茶人的談話,表現了民眾對革命的不理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簡介描述?百度百科-正面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