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是:不要嘲笑壹個少年的江湖夢,誰年輕的時候沒有江湖夢。下面這篇文章是:我年輕時曾立誌三千裏,現在猶豫不決,百步不前。懵懂半生,平庸於世。轉眼間,大廳裏都是白發蒼蒼,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裏跌跌撞撞。幾塊破銀,人老了,心還是少了。皺紋在眉,醉歸夢。年輕人還是老樣子,只嘆時間太倉促。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夢想過自己的江湖。其實這並不可笑。如果沒有夢想,活著還有什麽意義?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多想想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別人看到的,只有在他眼裏。只有妳自己的行動才能實現妳的夢想。如果妳不采取行動,它將永遠只是壹個夢想。
金庸
金庸(1924三月10 —2018六月5438+00十月三十日),本名查,浙江海寧人。當代武俠小說作家、記者、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壹。2018年10月30日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4歲。
金庸小說處處體現著對歷史意義和價值的探索。他通過在小說中刻畫武俠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正統宗教與邪教之間、民族與王朝之間的恩恩怨怨,創造了不同個人、門派、國家、民族、教會、王朝的各種悲劇。
金庸在小說中表達強烈的悲劇情感,實質上是在解構消極的價值觀,弘揚積極的價值觀。在金庸小說中,“情”與“理”深刻地反映了生命本質與傳統道德的永恒矛盾,具體來說就是愛情與道德規範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