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關於植物詩句的水墨畫

關於植物詩句的水墨畫

1. 關於廉政的水墨畫怎麽畫,題什麽詩

墨竹,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淩霜傲雨,倍受中國人民喜愛,有“梅蘭竹菊”四君子之壹,“梅松竹”歲寒三友之壹等美稱。

竹:彰顯氣節,雖不粗壯,但卻正直,堅韌挺拔;不懼嚴寒酷暑,萬古長青。 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壹份子。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鍵的蘭竹為著稱,尤精墨竹。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提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階段論, 張大林 竹 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

畫竹“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熠,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特別強調要表現“真性情”、“真意氣”。他筆下的竹挺勁弧直,具有壹種弧傲、剛正、“倔強不馴之氣”,被世人視為他自己的人格寫照。

畫石則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再作少許橫皴便成,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壹。其作品無壹雷同,莫不賦予它們性格和生命。

在藝術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用墨幹淡並兼,筆法疲勁挺拔,布局疏密相間,以少勝多,具有“清臒雅脫”的意趣。他還重視詩、書、畫三者的結合,用詩文點題,將書法題識穿插於畫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統壹體 描寫竹的古詩 竹裏館 王維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裏館 裴迪 來過竹裏館,日與道相親。

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慈姥竹 (唐)李白 當塗縣北有慈姥山,積石俯江,岸壁峻絕,風濤洶湧。

其山產竹,圓體疏節,堪為簫管,聲中音律。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

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

不學蒲柳雕,貞心常自保。 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雲長。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柳宗元 危橋屬幽徑,繚繞穿疏林。

迸籜分苦節,輕籜抱虛心。俯瞰涓涓流, 仰聆蕭蕭吟。

差池下煙日,嘲哲鳴山禽。諒無要津用,棲息有余陰。

竹徑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徑,繞溪三裏余。檀欒被層阜,蕭瑟映清渠。

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田家故人少,誰肯***焚魚。

酬人雨後玩竹 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盡節奇。

同郭參謀崔仆射淮南節度使廳前竹 劉長卿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霜抱節難。開花成鳳實,嫩筍長漁竿。

靄靄軍容靜,蕭蕭郡宇寬。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不知軒屏側,歲晚對袁安。

洗然弟竹亭 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具懷鴻鵠誌,苦有 鳥 鳥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葺夷陵幽居 李涉 負郭依山壹徑深,萬竿如束翠沈沈。從來愛物多成癖,辛苦移家為竹林 苦篁調嘯引 李賀 誰說軒轅在時事,伶倫采竹二十四。

伶倫采之自昆丘,軒轅詔遺中分作十二。 伶倫以之正音律,軒轅以之調元氣。

當時黃帝上天時,二十三管鹹相隨。 唯留壹管人間吹,無得不能得此管,此管沈埋虞舜祠。

玩友人庭竹 施肩吾 曾去旋州看種玉,那似君家滿庭竹。客來不用呼清風,此處掛冠涼自足。

新竹 韓愈 筍添南階竹,日日成清 。縹節已儲霜,黃苞猶掩翠。

出欄出五六,當戶羅三四。高標淩秋嚴,貞色奪春媚。

稀生巧補林,迸出疑爭地。縱橫乍依行,爛漫忽無次。

風枝未飄吹,露粉先含淚。何人可攜玩,清景空瞪視。

題劉秀才新竹 杜牧 數莖幽玉色,曉夕翠煙分。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礙入簾雲。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初食筍呈座中 李商隱 嫩籜香苞初出林,五陵論價重如金。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淩雲壹寸心。

題鄭長侍廳前竹 賈島 綠竹臨詩酒,嬋娟思不窮。亂枝低積雪,繁葉亞寒風。

蕭颯疑泉過,縈回有徑同。侵庭根出土,隔壁筍成叢。

竦影紗窗外,清音室瑟中。卷簾終日看,欹枕幾秋同。

萬頃歌王子,千竿伴阮公。露光憐片片,雨澗愛蒙蒙。

解谷蠻湖北,湘川霸水東。何如軒檻側,蒼翠裊長空。

官舍竹 王禹稱 誰種瀟瀟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裏看。

蔔算子 修竹翠羅寒 辛棄疾 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知無數。只***梅花語,懶逐遊絲去。

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竹石吟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竹 李賀 入水文光動,插空綠影春。

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

三梁曾入用,壹節奉王孫。 東樓竹 白居易 瀟灑城東樓,繞樓多修竹。

森然壹萬竿,白粉封青玉。卷簾睡初覺,欹枕看未足。

影轉色入樓,床席生浮綠。空城絕賓客,向夕彌幽獨。

樓上夜不歸,此君留我宿。

2. 有沒有跟花有關的詩詞

二十四番花信風壹簡稱“花信風”。

應花期而來的風。中國節令用語。

南宋政治家、學者程大昌《演繁露》卷壹:“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說》:始梅花,終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風。

根據農歷節氣,從小寒到谷雨,***八氣,壹百二十日。每氣十五天,壹氣又分三候,每五天壹候,八氣***二十四候,每候應壹種花信。

順序為:小寒:壹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壹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壹候迎春,二候櫻花,三候望春;雨水:壹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壹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春分:壹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壹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楝花。 二另有壹年的二十四番花信風。

梁元帝《纂要》:“壹月二番花信風,陰陽寒暖,冬隨其時,但先期壹日,有風雨微寒者即是。其花則:鵝兒、木蘭、李花、楊花、榿花、桐花、金櫻、黃、楝花、荷花、檳榔、蔓羅、菱花、木槿、桂花、蘆花、蘭花、蓼花、桃花、枇杷、梅花、水仙、山茶、瑞香,其名俱存。

”描寫桃花的詩句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周南·桃夭》夭夭:茂盛的樣子。

灼灼:鮮明的樣子。2、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芳華鮮美:壹作芳草鮮美。3、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唐·宋之問《有所思》:“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4、南陌青樓十二重,春風桃李為誰容。 容:打扮。

——唐·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5、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然:燃。

——唐·王維《輞川別業》6、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唐·王維《田園樂》:“桃花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7、桃花壹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

——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8、短短桃花臨水岸,輕輕柳絮點人衣。——唐·杜甫《十二月壹日三首》9、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

——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10、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11、桃蹊李徑年雖古,梔子紅椒艷復殊。

梔子:梔實,可作黃色染料。——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12、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唐·賈至《春思二首》13、百葉雙桃晚更紅,窺窗映竹見珍瓏。 ——唐·韓愈《題百葉桃花》14、桃花亂落如紅雨。

——唐·李賀《將進酒》:“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15、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

杜若:香草名。——唐·劉禹錫《寄朗州溫右史曹長》16、蕙蘭有恨枝尤綠,桃李無言花自紅。

——宋·歐陽修《舞春風》17、鴨頭春水濃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臉。鴨頭:形容春江江水如鴨頭的濃綠色。

——宋·蘇軾《送別詩》18、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宋·蘇軾《新城道中》19、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20、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壹壹鬥新妝。

鬥:比賽。——宋·秦觀《江城子》21、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桃蹊:桃樹下的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句意謂:桃柳成蔭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戶戶。——宋·秦觀《望海潮》22、壹番桃李花開盡,唯有青青草色齊。

宋·曾鞏《城南》23、梅花落盡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葉夢得《虞美人》24、桃初破兩三花,深淺散余霞。

余霞:晚霞。——宋·李彌遜《訴衷情》25、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

——宋·韓元吉《六州歌頭·桃花》26、夾岸桃花蘸水開。蘸水開:桃花拂著水面帶水開放。

——宋·徐俯《春遊湖》27、桃花初也笑春風,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紅。 離披:花將謝的樣子。

——元·姚燧《浪淘沙》28、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壹路煙。千尺雨;連天的細雨。

壹路煙:水上彌漫著雲煙。——清·吳偉業《鴛湖曲》29、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雲栽。

碧桃:桃的變種,花重瓣。 和:伴隨。

——唐·高蟾《上高侍郎》30、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碧桃:仙桃。

栽和露:伴著玉露栽種。數:輩。

——宋·秦觀《虞美人》牡丹 庭前芍藥妖天格,池上芙蕖爭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投與桃花壹處開。

月季 牡丹殊絕委春風,露菊蕭疏怨晚叢。 何似此花榮艷足,四時常放淺深紅。

水仙 娉婷玉立碧水間,倩影相顧堪自憐。 只因無意緣塵土,春衫單薄不勝寒。

桂花 夢騎白鳳上青空,徑度銀河入月宮。 身在廣寒香世界,覺來簾外木樨風。

蘭花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淩霜。

花 昨日雪如花,明日花如雪。 山櫻如美人,紅顏易銷歇。

1、“薔薇帶刺攀應懶,菡萏生泥玩亦難”——白居易 2、“薄秋風而香盈十步,汛皓露而花飛九畹”——喬彜 3、“國色天香人詠盡,丹心獨抱有誰知”——俞大猷 4、“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壹縷魂”——曹雪芹 5、“孤標傲世偕誰隱,壹樣花開為底遲”——曹雪。

3. 給國畫竹配的詩句五句

南朝梁·劉孝先《詠竹詩》 竹生荒野外,梢雲聳百尋。

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 註:“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壹尋。

“節高”高尚的氣節。“徒”空。

“貞心”純正的心。 唐·李頎《籬筍》 東園長新筍,映日復穿籬。

迸出依青嶂,攢生伴綠池。 註:“迸”噴湧。

“攢”聚集。 唐·杜甫《三絕句》 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註:“柴門”簡陋的門。

“上番”唐人稱植物不斷生長為上番。為當時四川方言。

“嗔”嗔怪。 唐·錢起《竹嶼》 幽鳥清漣上,興來看不足。

新篁壓水低,昨夜鴛鴦宿。 註:“篁”竹。

“鴛鴦”鳥名。雌雄偶居不離。

唐·張籍《竹巖》 獨入千竿裏,綠巖踏石層。筍頭齊欲出,更不許人登。

註:“筍頭”竹筍尖。

4. 描寫壹種植物春夏秋冬的句子

春 壹年四季,春夏秋冬,有規可循。

但我漸漸發現,我愛春勝過夏冬。 冬天過去了,春姑娘悄無聲息地到來了,她走到田野,田野中的積雪融化了,麥苗醒來了,它們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感謝春姑娘用溫暖的春風喚醒它們。

春笑了,笑得那樣迷人;那樣燦爛;那樣開心。春走到草地,向草兒招了招手,雪融化了,草兒直起了身子向春點了點頭,表示感謝,春又笑了,笑得那麽頑皮,那麽可愛。

春來到柳樹林中,對柳樹輕輕微笑,柳樹擺了擺了頭,恢復了婀娜多姿的姿態,柳樹笑了,春也笑了。春來到小溪邊,用手點了壹下厚厚的冰,冰花開了,水流動了,小溪唱著歡快的歌向春致謝,之後歡樂的流向遠方,歌聲在天空中回蕩,那樣清脆、動聽。

春滿意地笑了。春來到了學校聽見同學們正在吟誦詩人穆旦的《春》,心裏無比激動,不禁流下了眼淚,這便是春雨了。

雨不大,但是每壹滴都是春對大家的感謝,她感謝萬物歡迎他的到來,她感謝萬物因他的到來而生機盎然,春雨淅淅瀝瀝地下著,不壹會兒停了,天邊出現了壹道美麗的彩虹,這是春獻給萬物的禮品。春回到農田,老農感謝春天,勤奮耕作;春來到草地,草而用最優美的姿態迎春,向她致謝;春回到柳樹林,柳樹好像少女壹般害了羞似的,不動聲色,只是柳條在空中隨風擺動,春會意了,點了點頭離開了;春來探望小溪,小溪高興的建起小小的水花,魚兒蝦兒不停地躍出水面,春十分感動。

三個月的時間過去了,春下班了,夏接替了春的任務…… 夏 夏,像壹個調皮、淘氣的小孩兒。趁我們不註意,悄悄地溜到了人間。

夏,使太陽光失去了春天般的柔和,像壹個火辣辣的大圓球,向世界發射出所有的光芒。烤紅了人們的臉蛋,曬幹了地上的水珠…… 每個人都討厭夏,女士們穿著各種裙子,戴著形狀不壹的墨鏡;男士們穿著薄襯衣……而賣冰棒的老爺爺可不這樣認為,他只顧自己吆喝,覺得天氣越熱越好。

因為,天氣越熱,他賣的冰棒也就越多。 最熱的時候,我們放暑假了,我們雖然穿著背心,赤著胳膊,可還是不敢和夏天的太陽比呀!只有清晨和夜晚太陽不在的時候,我們才敢露面。

晚上,夏可真夠朋友,送來了壹陣陣涼爽的風。我們知道後,家家戶戶都在陽臺上放涼床,到涼床上去睡覺。

夏,請妳不要匆匆過去,多給我們壹點歡樂! 秋 深綠的幕布很快變成了金黃色,這預示著美麗的秋將出場了。幕布緩慢地拉開了。

美麗的秋,身著金黃色的衣衫,出現在舞臺中央。秋用細細的手壹指,大地立即變得金黃壹片。

秋從身邊拿出壹只小口袋,變戲法似地取出壹只只豐碩的果實,向臺下拋去。那只袋裏像有無窮無盡的果實,拿也拿不盡,取也取不竭。

沈甸甸的果實飛向大地,墜滿金黃的枝頭,好壹派碩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秋像壹位滿含羞澀的少女,害羞地笑著,款款步下臺去. 冬 冬天來了!冬像壹位愛幹凈的小女孩兒,渾身雪白,連幕布也由金黃而變得雪白了。冬戴著雪白的絨帽,渾身穿著白色的絨衣褲,腳上著壹雙白皮靴,就像壹個可愛的白絨球壹般。

她用胖胖的小手,指揮著雪花向大地飛舞,去清除那裏的汙垢。雪花們順從地聽從冬的指揮,舞動著美麗的六角形身體,飄落在大地上。

不壹會兒,大地便白茫茫壹片,成了白雪世界。 冬看著大地上的變化,高興地笑了,胖胖的小臉上出現兩個小小的酒窩。

她蹦著、跳著、拍著小手,如壹個快活的小絨球,滾下臺去。 蕭索單調的冬季裏,總是在盼望春天。

盼望她的草長鶯飛,絲絳拂堤,盼望她的千樹瓊花,碧波漣漪,盼望她的蘭馨蕙草,潤物如酥;盼望她的春色滿園,落紅如雨。 如今,春天即在眼前了,壹伸手便可觸摸到她濕潤的發梢,感受到她溫暖的呼吸,可春天,到底是怎樣的呢? 春是悠然自得嗎?“春水碧於天,隔船聽雨眠。”

春水粼粼煙雨蒙蒙的江波之上,人兒悠哉遊哉地在畫舫裏聽雨而眠,雨也怡然,風也繾綣,是何等的愜意,而“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旗子落燈花”,又是何等的悠閑。 還是萬物復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小鴨子入水了,岸上桃花點點枝頭,春意盎然。“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小燕子回家了,呢喃著搭著新窩,鳥鳴山澗,春回大地,花也粲然,燕也欣然。 春是情意切切嗎?“夜月壹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

似是月光如水的夜裏,獨對繡簾而作的清幽美夢,又似是十裏春風揚州路上的,壹片若許柔情。 還是不解風情?“花褪殘紅青杏小……多情總被無情惱。”

滿枝的海棠,妳又怎舍得壹夜之間將她變得綠肥紅瘦?“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壹抹明媚的春光,竟無法留住這纖弱的美麗。片片落紅如蝶飛舞,萎地無聲,撿拾起飄零的花瓣,任憂傷滿懷。

春是離人眼中的壹滴淚嗎?“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孑然孤客,長年漂泊,感傷春日又將過,有家歸未得,春衫破,無人補,傷心淚,滿衣服。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楊花三分春色,二分落於塵土,壹分細隨流水,花已落盡,待凝眸,分明是離人清淚。

還故人是襟前的壹枝花?“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春風定是知道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故遲遲不舍把亭旁的柳枝。

5. 中國山水畫 王維

山水畫定義: 簡稱“山水”。

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但尚未從人物畫中完全分離。

隋唐時始獨立,五代、北宋時趨於成熟,成為中國畫的重要畫科。傳統上按畫法風格分為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淺絳山水、小青綠山水、沒骨山水等。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沈澱。遊山玩水的大陸文化意識,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咫尺天涯的視錯覺意識,壹直成為山水畫演繹的中軸主線。

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壹個畫科能向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

若說與他人談經辯道,山水畫便是民族的底蘊、古典的底氣、我的圖像、人的性情。 中國山水畫較之西方風景畫,起碼早了1000年。

它所呈相的圖義,實際上是壹部中國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覺醒便以圖案方式紀錄下來。

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線刻表達著觀念性文化的內涵,定居的農耕文明起源,不僅讓人認知了工具美,亦讓人於器之上認知了形上美。藝術不但是壹種征服自然的想象,還是壹種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

先古與自然壹開始便用藝術的方式對活,邏輯的發現與藝術的鑒賞推演著人們的雙眼,讓壹個天人合壹的中國圖式由混頓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與自然的關系便具有了象征性。

在幾何裝飾的手法中,對稱、運動等構成概念己明顯地運用於時空的表現之中。特別讓人感動的是《稷神祟拜圖》。

在以農立國的背景上,祭祀稷神壹直成風。而這幅圖中的禾、田、人的關系傳達了先祖對生命意義的壹種素樸理解。

在沈澱了人與動物、植物的自然關系認知的基礎上,社會意識又成為最為關鍵的文明起源。滄源文化的《村落圖》,用巖畫形式記述了人類對農耕定居的“家”的理解。

這幅畫最有視覺趣味的是以村落為中心的道路關聯,以及押俘、趕畜、祭天、跳神等場面圍繞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這幅畫中得到有力的體現。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就這樣拌隨著藝術的看,不斷地深化與發展。

到了秦漢時期,描繪勞動生活的場面,由鄉土而至皇權,殿堂宮室的壁畫成為時代的主流。這種以宮室喻家室的認信取向,使中國美術擺脫了原始形態。

統治階級士大夫文化開始占主導地位。士者文化實現了與鄉土文化的分離。

對於山水畫而言,這壹分離是深刻的。若我們認真研究壹下曲阜石刻的《庭院圖》,就會被其視錯覺創意震撼。

這是兩種視覺沖突的藝術:在滿足正面的平視前題下,建築物的平移重叠與傾斜重叠構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兩種不同透視法則所致生的力的碰撞,使畫面具有了超現實的立體感。有趣的是,先賢的藝術家壹開始便使用了縱橫平移重叠、視線具有深度卻不消失的重叠透視法則,而且在復合視域中能將正面與傾斜兩種透視法則藝術的沖突起來。

應該說這壹法則較之當今的西方立體派早了近兩千年。正如本書壹再所講的,祖先的聰慧絕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白,只要我們認真地憑藉科學的雙眼走入先賢的思想,我們壹定會發現經學方式能告知我們的更多更多。

這種用視覺形式沖突所構成的藝術感動,在石刻畫的《春雨圖》、畫像磚的《宅門圖》、《收獲戈射圖》等等古遠經典中可以得到更為豐富的體驗。壹個十分明顯的指向是,隨著人與自然、社會的認識關系的深入,人們看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由觀念為象、裝飾為用、幾何為圖的原始圖式,演化為意誌為象、生活為用、境界為圖的古典圖式。

這壹看的歷程,認信的積澱,山水畫構成要素的萌芽集合,都為山水畫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從個體生命的角度體驗天地宇宙的永恒,體味人在此中的自由,是魏晉山水詩的開啟。

謝靈運的意義就是在文的自覺時註重形的依托,從哲學的本體論出發,追求玄遠的神超理得。真正代表中國山水情懷的是陶潛。

陶詩是超越玄言的哲學深刻,它沒有放棄玄言詩的宇宙本體和生命本體的體悟,並通過某種特定的媒介去捕捉和體現這種體悟的本質和意義,把它們變成壹種可觸知的東西。壹個有藝術的創意,就是將親身體驗到的無形結構找到形狀。

山水草木在陶詩中是真意深情,是體現中國精神的哲學,是超然事外,是平淡中和。 現今,用“確立”二字來正名山水畫的眾說是顧凱之的《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

在這類摹本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峰、石、雲、水、樹的復雜表現。這位“發前人所未發,開後人之師承”的藝術家,第壹次將山水搬上了中國美術的表現舞臺,他的《畫雲臺山記》可算山水畫論的開山之作。

雖然文題中心是趙升舍命從師的故事,但其環境刻劃部分卻成為中國山水畫的後來觀照。 這壹模板作用的確立,主要源於以下幾點: a . 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雲可成為東與西的重要觀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陽的天氣。

b . 按照東西的順序排置遠近山峰,營造壹個高峻險絕的境地。 c . 中段布局主要講求取勢的“對峙”,具有相對意義。

d . 東、西、中三段山要用“緊湊性”將長卷關聯起來。在山的三分之壹以上部位,做清氣使之分為兩重。

顧氏的理論之所以重要,在於他提出了行雲流水的線性形狀,鳥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