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汙染和破壞;對受到汙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汙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汙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汙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汙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幹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汙染和影響;
環境保護(簡稱環保)是由於工業發展導致環境汙染問題過於嚴重,首先引起工業化國家的重視而產生的,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而使全社會重視和處理汙染問題。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出版了壹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書中闡釋了農藥殺蟲劑滴滴涕(DDT)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作用,由於該書的警示,美國政府開始對劇毒殺蟲劑問題進行調查,並於1970年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各州也相繼通過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殺蟲劑的法律。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誌性起點。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聯合國發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第壹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是環境保護事業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中國政府也參加了這個會議。
我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1972年開始起步,北京市成立了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了三廢處理辦公室***同研究處理位於官廳水庫畔屬於河北省的沙城農藥廠汙染官廳水庫問題,導致中國頒布法律正式規定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1973年成立國家建委下設的環境保護辦公室,後來改為有國務院直屬的部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各省{市、區}也相繼成立了環境保護局(廳)。並設立環保舉報熱線12369和網上12369中心接受群眾舉報環境汙染事件。
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控制汙染物排放政策,鼓勵開發汙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汙染,保護和改善環境。
十大環境禍患威脅人類
壹、土壤遭到破壞
據參考消息報道,110個國家(***10億人)可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在非洲、亞洲、 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分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土壤剝蝕情 況十分嚴重。裸露的土地變得脆弱了,無法長期抵禦風雨的剝蝕。在有些地方,土壤 的年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 化肥和農藥過多使用,與空氣汙染有關的有毒塵埃降落,泥漿到處噴灑,危險廢 料到處拋棄,所有這些都在對土地構成壹般來說是不可逆轉的汙染。
二、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 溫室效應嚴重威脅著整個人類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計,海平面將升高, 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帶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多數島嶼) 都將本水淹沒。氣溫的升高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帶來嚴重影響。 據預計,1990-2010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能源消費將增加壹倍,拉丁美洲的能 源消費將增加50%-70%。因此,西方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應加強能源節約技術的轉讓進程。 我們特別應當采用經濟鼓勵手段,使工業家們開發改進工業資源利用效率的工藝技術。
三、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汙染,自然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了,這就 導致了數以千計物種的滅絕。因為壹些物種的絕跡會導致許多可被用於制造新藥品的 分子歸於消失,還會導致許多能有助於農作物戰勝惡劣氣候的基因歸於消失,甚至會 引起新的瘟疫。
四、森林面積減少
最近幾十年以來,熱帶地區國家森林面積減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1980-1990 年,世界上有1 .5億公頃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這種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以後, 壹些東南亞國家就再也見不到壹棵樹了。
五、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將有四分之壹的地方長期缺水。請記住, 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設法保護水。
六、化學汙染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即使 作為地球上最後的大型天然生態系統的冰蓋也受到汙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那些重 金屬、那些有毒產品,都集中存在於整個食物鏈中,並最終將威脅到動植物的健康, 引起癌癥,導致土壤肥力減弱。
七、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的大城市將達21個,大城市裏的生活條件將進壹步惡化:擁 擠、水被汙染、衛生條件差、無安全感---------- 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大也損害到了自然區。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當被看作是 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過渡開發和沿海地帶被汙染
由於過渡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靠攝取海 產品蛋白質為生的窮人面臨著饑餓的威脅。集中存在於魚肉種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 等物質有可能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 沿海地區受到了巨大的人口壓力。全世界有60%的人口擠在離大海不到100公裏的地 方。這種人口擁擠狀態使常常很脆弱的這些地方失去了平衡。
九、空氣汙染
多數大城市裏的空氣含有許多取暖、運輸和工廠生產帶來的汙染物。這些汙染物威脅 著數千萬市民的健康,導致許多人失去了生命。
十、極地臭氧層空洞
盡管人們已簽署了蒙特利爾協定書,但每年春天,在地球的兩個極地的上空仍再次 形成臭氧層空洞,北極的臭氧層損失20%到30%,南極的臭氧層損失50%以上。
公民環保行為規範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別讓水空流
我國是世界上12個貧水國家之壹,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國600多個城市半數以上缺水,其中108個城市嚴重缺水。地表水 資源的稀缺造成對地下水的過量的開采。50年代,北京的水井在地表下 約5米處就能打出水來,現北京4萬口井平均深達49米,地下水資源已近 枯竭。
2.監護水源——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據環境監測,全國每天約有1億噸汙水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系 中壹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汙染。35個重點湖泊中,有17個被嚴重汙染, 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汙染嚴重,50%以上城鎮 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準,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 60%-70%是由於水源汙染造成的。
3.壹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億千立方米的水量,其中有 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壹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 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0.003%左右。
4.阻止滴漏——檢查維修水龍頭
5.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水汙染
大多數洗滌劑都是化學產品,洗滌劑含量大的廢水大量排放到江河 裏,會使水質惡化。長期不當的使用清潔劑,會損傷人的中樞系統,使 人的智力發育受阻,思維能力、分析能力降低,嚴重的還會出現精神障 礙。清潔劑殘留在衣服上,會刺激皮膚發生過敏性皮炎,長期使用濃度 較高的清潔劑,清潔劑中的致癌物就會從皮膚、口腔處進入人體內,損 害健康。
6.關心大氣質量——別忘了妳時刻都在呼吸
全球大氣監測網的監測結果表明,北京、沈陽、西安、上海、廣州 這五座城市的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日均濃度分別在每立方米 200-500微 克,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3-9倍,被列入世界十大汙染城市之中。
7.隨手關燈—省——度電,少壹份汙染
我國以火力發電為主、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在壹次性能源結構 中占70%以上。如按常規方式發展,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至少需要100 億噸煤當兩的能源消耗,這將相當於全球能源消耗的總和,煤炭燃燒時 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嚴重汙染大氣,並形成酸雨和造成溫室效應。
8.節用電器——為減緩地球溫暖化出壹把力
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燃料被用在工業、商業、住房和交通上。 這些燃料燃燒時產生的過量二氧化碳就象玻璃罩壹樣,阻斷地面熱量向 外層空間散發,將熱氣滯留在大氣中,形成“溫室效應”,“溫室效應” 使全球氣象變異,產生災難性幹旱和洪澇,並使南北極冰山融化,導致 海平面上升。科學家們估計,如果氣候變暖的趨勢繼續下去,海拔較低 的孟加拉、荷蘭、埃及、中國低窪三角洲等地及若幹島嶼國家將面臨被 海水吞沒的危險。
9. 減用空調——降低能源消耗
煤炭等燃料在燃燒時以氣體形式排出碳和氮的氧化物,這些氧化物 與空氣中的水蒸氣結合後形成高腐蝕性的硫酸和硝酸,又與雨、雪、霧 壹起回落到地面,這就是被稱做“空中死神”的酸雨。全球已有三大酸 雨區: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北歐地區、中國南方地區。酸雨不僅能強烈 的腐蝕建築物,還使土壤酸化,導致樹木枯死,農作物減產,湖泊水質 變酸,魚蝦死亡。我國因大量使用煤炭燃料,每年由於酸雨汙染造成的 經濟損失達200億元左右。我國酸雨區的降水酸度仍在升高,面積仍在擴 大。
10.支持綠色照明——人人都用節能燈
“中國綠色照明工程”是我國節能重點之壹。按照該工程實施計劃 ,“九五”期間全國將推廣節能高效照明燈具。到2000年爭取節約照明 用電220億千瓦時,並節省相應的電廠燃煤,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粉塵、灰渣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11.利用可再生資源—別等到能源耗竭的那壹天
人類目前使用的能源 90%是石油、天然氣和煤。這些燃料的形成過 程需要億萬年,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則 是可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人們把那些不汙染環境的能源稱為“ 清潔能源”。
12. 做“公交族”——以乘坐公***交通車為榮
我國首都北京有近120萬輛機動車,僅為東京和紐約等城市機動車擁 有量的1/6。但是每輛車排放的汙染物濃度卻比國外同類機動車高 3-10 倍。北京大氣中有73%的碳氫化合物、63%的壹氧化碳、 37%的氮氧化物 來自於機動車的排放汙染。
13.當“自行車英雄”——保護大氣,始於足下
在歐洲,很多人為了減少因駕車帶來的空氣汙染而願意騎自行車上 班,這樣的人被視為環保衛士而受到尊敬。美國的報紙經常動員人們去 超級市場購物時,盡量多買壹些必需品,減少去超市的次數,以便節省 汽油,同時減少空氣汙染。頗有影響的美國自行車協會壹直呼籲政府在 建公路時修自行車道。在德國,很多家庭喜歡和近鄰用同壹輛轎車外出 ,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為潔凈城市空氣,伊朗首都德黑蘭規定了“ 無私車日”,在這壹天,伊朗總統也和市民壹道乘公***汽車上班。 在我國上海,壹些公司職員經常合乘壹輛出租車,名曰:“拼打”。
14.減少尾汽排放——開車人的責任
《中華人民***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機動車船向大氣排放汙 染物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對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機動車船,應 當采取治理措施,汙染物排放超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不得制 造、銷售或者進口。
15.用無鉛汽油——開車人的選擇
使用含鉛汽油的汽車會通過尾氣排放出鉛。這些鉛粒隨呼吸進入人 體後,會傷害人的神經系統,還會積存在人的骨骼中;如落在土壤或河 流中,會被各種動植物吸收而進入人類的食物鏈。鉛在人體中積蓄到壹 定程度,會使人得貧血、肝炎、肺炎、肺氣腫、心絞痛、神經衰弱等多 種疾病。
16.珍惜紙張——就是珍惜森林與河流
紙張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費增長的原因之壹,全國年造紙消耗木 材1000萬立方米,進口木漿130多萬噸,進口紙張400多萬噸,這要砍伐 多少樹木啊!紙張的大量消費不僅造成森林毀壞,而且因生產紙漿排放 汙水使江河湖泊受到嚴重汙染(造紙行業所造成的汙染占整個水域汙染 的30%以上)。
17.使用再生紙——減少森林砍伐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據統計,我國森林在10年 間銳減了23%,可伐蓄積量減少了50%,雲南西雙版納的天然森林,自50 年代以來,每年以約1.6萬公頃的進度消失著。當時55%的原始森林覆蓋 面積現已減少了壹半。
18.替代賀年卡——減輕地球負擔
禮節繁多的日本人近年來也在改變大量贈送賀年卡的習慣。壹些大 公司登廣告聲明不再以郵寄賀年卡表示問候。我國的大學生組織了“減 卡救樹”的活動,提倡把買賀卡的錢省下來種樹,保護大自然。
19.節糧新時尚——讓節儉變成榮耀
我國有1.3億多公頃耕地,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 值的47%,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05 公頃的警戒線。
20.控制噪聲汙染——讓我們互相監督
噪聲會幹擾居民的正常生活,也會對人的聽力造成損害。噪聲對人 的神經系統和心工程血管系統等有明顯影響。長期接觸噪聲的人,會產 生頭痛、腦脹、心慌、記憶力衰退和乏力等癥狀。低頻噪聲使人胸悶、 惡心。噪聲還會影響消化系統,可以導致冠心病和動脈硬化。
21.維護安寧環境——讓我們從自己做起
德國規定,在室內使用音響設備時,音量以室內能聽清美國法律規 定在學校中設置有關噪聲的課程。英國規定,廣告宣傳、娛樂和商業活 動不得使用音響設備,夜間不得在公***場所使用音響設備。日本規定要 控制餐飲業夜間作業產生的噪聲和使用音響設備進行宣傳產生的噪聲為 限;車輛不得產生影響他人的、不必要的噪聲,禁止汽車不必要的空轉。
22.認“環境標誌”——選購綠色食品
已被中國綠色標誌認證委員會認證的環保產品有低氟家用制冷器具 、無氟發用摩絲和定型發膠、無鉛汽油、無鎘汞鉛充電電池、無磷織物 洗滌劑、低噪聲洗衣機、節能熒光燈等。這些環境標誌產品上貼有“中 國環境標誌”的標記。該標誌圖形的中心結構是青山、綠水、太陽,表 示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外圍的10個環表示公眾***同參與保護環境。
23.用無氟制品——保護臭氧層
臭氧層能吸收紫外線,保護人和動植物免受傷害。氟裏昂中的氯原 子對臭氧層有極大的破壞作用,它能分解吸收紫外線的臭氧,使臭氧層 變薄。強烈的紫外線照射會損害人和動物的免疫功能,誘發皮膚癌和白 內障,會破壞地球上的生態系統。 1994年,人們在南極觀測到了至今為止最大的臭氧屋空洞,它的面 積有用2400平方千米。據有關資料表明,位於南極臭氧層邊緣的智利南 部已經出現了農作物受損和牧場的動物失明的情況。北極上空的臭氧層 也在變薄。目前,最早使用CFC(氟裏昂是CFC物質中的壹類)的24個發 達國家已簽署了限制使用CFC的《蒙特利爾議定書》,1990年的修訂案將 發達國家禁止使用CFC的時間定位在2000年。1993年2月,中國政府批準 了《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方案》,確定在2010年完全淘汰消耗 臭氧層物質。
24.選無磷洗衣粉——保護江河湖泊
我國生產的洗衣粉大都含磷。我國年產洗衣粉200萬噸,按平均15% 的含磷量計算,每年就有7萬多噸的磷排放到地表水中,給河流湖泊帶來 很大的影響。據調查,滇池、洱海、玄武湖的總含磷水平都相當高,昆 明的生活汙水中洗衣粉帶入的磷超過磷負荷總量的50% 。大量的含磷汙 水進入水源後,會引起水中藻類瘋長,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水中含氧 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體也由此成為死水、臭水。
25.買環保電池——防止汞鎘汙染
我們日常使用的電池是靠化學作用,通俗地講就是靠腐蝕作用產生 電能的。而其腐蝕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汙染物——鎘、汞、錳等。當 其被廢棄在自然界時,這些有毒物質便慢慢從電池中溢出,進入土壤或 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的食物鏈進入人的食物鏈。這些有毒物質在 人體內會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腎臟和骨骼, 有的還能夠致癌。電池可以說是生產多少廢棄多少;集中生產,分散汙 染;短時使用,長期汙染。
26.選綠色包裝——減少垃圾災難
每人每天丟掉的垃圾重量超過人體平均重量的五六倍。北京年產垃 圾430萬噸,日產垃1.2萬噸,人均每天扔出垃圾約1千克,相當於每年堆 起兩座景山。我國目前垃圾的產生量是1989年的4倍,其中很大壹部分是 過度過包裝造成的。不少商品特別是化妝品、保健品的包裝費用已占到 成本的30%—50%。過度包裝不僅造成了巨大的浪費,也加重了消費者的 經濟負擔,同時還增加了垃圾量,汙染了環境。
27.認綠色食品標誌——保障自身健康
目前,全國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300多家,按照綠色食品標準開發生 產的綠色食品達700多種,產品涉及飲料、灑類、果品、乳制品、谷類、 養殖類等各個食品門類。其它壹些綠色食品,如全麥面包、新鮮的五谷 雜糧、豆類、菇類等也是對人體健康很有益處的。
綠色 · 環保 · 消費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與壹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環保、安全、營養為首要概念首先,產品或產品的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二是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三是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
從1989年農業部農墾司提出的“無公害食品”開始,我國的綠色食品管理和開發生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全國30多個省(市,區)成立了綠色食品辦公室,建立了9個食品和環境監測機構,初步形成了全國性的食品管理和監測網。迄今為止,全國已有450家企業開發了820多種綠色食品標致產品。
綠色貿易
隨著環保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生活質量的提高,綠色消費蔚然興起。據調查,目前綠色消費總量已達2500億美元,未來10年,國際綠色貿易將以12-15%的速度增長。47%的歐洲人更喜歡購買綠色食品,其中67%的荷蘭人,80%的德國人在購買時考慮環保因素。正因為如此,企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的性能,服務品質,促銷手段方面的競爭,也是環境保護的競爭。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應用環境標準阻止“超標”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環境標準已成為“綠色貿易壁壘”。
綠色管理
綠色管理是把環保的觀念融於經營管理之中。原料和生產工藝過程的選擇都要符合環境標準,廢物的回收利用也是其追求的目標。富士公司廢舊膠片的循環利用率已達100%;東芝、尼桑、日本電力公司則***同出資2500萬美元建立環境基金。綠色管理的推行,在增加了企業的必要環保投入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貿易效益。
環保紀念日
國際濕地日
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 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壹天開展壹些具體的活動,以提高 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我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註。
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 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 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壹個“地球日”。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壹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世界環境日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壹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 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同觀點和26項***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 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壹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時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召開表彰“全球500佳”國際會議。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
由於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壹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誌,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采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壹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並采取協調壹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動物日
意大利傳教士聖· 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壹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關於環保的資料
1。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壹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壹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壹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汙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汙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占用819,生活汙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汙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壹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壹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汙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占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汙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汙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汙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汙染的重要性.
具有環保宣傳意義的詩歌叫做環保詩,如:
保護環境----義不容辭的責任
看,那邊的塑料帶陣,
多麽“雄偉壯麗”!
看,那邊的河流,
多麽“烏黑亮麗”!
看,那邊的垃圾,
灑了滿地。
看,那邊的玻璃,
打落壹地。
看,那邊的土地,
散落木樁壹地……
]我們不要在垃圾堆裏生活,
我們不要在垃圾堆裏工作,
我們不要在垃圾堆裏學習。
我們的責任,
是使生活更美麗;
是使工作更順利;
是使學習更快樂。
保護環境---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為了使生活更美麗;
為了使工作更順利;
為了使學習更快樂。
保護環境吧!
呼籲大家環保的有意義價值的詩叫環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