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為什麽要建長春園?

為什麽要建長春園?

北京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向東逐漸傾斜。西郊位於西山山脈與平原交界處,土地多為丘陵,地下水源十分豐富。

元明清時期,這裏泉水溪流眾多,遠離郁郁蔥蔥的西山,山明水秀,宛如江南水鄉,塞外綠洲。北京的文人墨客經常來這裏遊玩、唱歌,留下了許多描寫這裏風景之美的詩詞。

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用詩吟誦西郊山水;

十裏青山畫中,齊飛白鳥如江南。

壹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寫過壹句“西風東漸驅雁,西山懷古”的絕美句子。清代學者吳昌源在他的《陳垣簡史》中描述了這壹地區:

流動的泉水遍布道路,或註入荒地,或鋪滿草徑,或散落在塵沙之間。春夏之交,雲清樹綠,鳥語花香,秋葉飄飄,冬雪凝。

這些詩生動地描繪了這裏的自然風光、宜人的心境和優美的景色。正因為如此,成為當時北京造園的首選。

早在遼金時期,當時的皇家貴族就已經在這裏修建了告別宮,作為他們遊玩和休息的地方。玉泉山腳下,遼代有宮殿,晉代有芙蓉宮,元代有昭化寺。

從明朝開始,除了皇室貴族繼續在這裏建造大規模的離宮花園,當時的達官貴人和文人墨客也開始建造自己的私家園林。

到明代中期,北京西郊的園林數量日益增多,並逐漸形成規模。在這些眾多的私家園林中,最負盛名的是侯立偉在武清建造的清華校園和著名畫家米建造的勺子園。清華校園又稱“梨園”,被譽為“京城第壹園”。

園林的主人李偉是萬歷皇帝朱翊鈞的生母李太後的父親。所以他的清華校園建得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與他的身份地位非常相稱。

據《春夢錄》、《明水軒日記》等記載,清華園十分遼闊,達十裏。還將西山泉水引入園內湖泊,水面占園內面積壹半以上。《明水軒日記》說:

清華校園,前後都是湖泊,是首都第壹個著名的園林...如果以水為基礎,也是江淮以北第壹。

可見當時建園造園時充分利用了當地水資源豐富的有利條件。花園裏有各種亭臺樓閣。當妳爬上花園的陽臺向西看時,妳可以充分欣賞西山的美景。

除了大量來自靈璧、太湖、金川的奇石外,還有二十裏劉地,名花數萬,“千牡丹萬牡丹”,因此有“劉地花海”的美譽。

像這樣的私家園林,規模之大,景色之美,在全國都是罕見的。明末清初,這座名園因戰亂而荒廢。

清初政局相對穩定,經濟逐步發展。康熙在1684和1689年沒有微服出行,兩次南下。他熱愛江南美景,想把江南風光搬到京城。當他看到清華校園遺址周圍平坦寬闊的地形和美麗的景色時,他不禁贊嘆不已:

沃野平疇、程波姚遠、葉琪和秀才覆蓋了深高的獲獎區域。

他命令吳的在清華校園的原址上建造第壹座皇家“禦花園”,並把它命名為“長春園”,作為“避噪音,聽政治”的地方。宮廷畫師葉濤負責景觀的整體設計,並聘請江南園林工匠張然疊山理水,同時整修萬泉河系,將河水引入園林。為了防止洪水,在公園的西部修建了壹個西堤。

長春園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600米,占地約60公頃。園門有五個,分別是大皇宮門、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和西北門。

正門在南墻東側,門內是長春園的行政和居住區。中路沿中軸線依次為大宮門、九景石三堂、二宮門、春暉堂、壽軒春詠堂、後照堂、雲雅堂、瑞景軒、雙燕樓、風箏飛魚跳亭。亭北有丁香堤、蘭芝堤、桃花堤、前湖、後湖。

東路有連寧居、龍王廟、尖山、元簡齋、臧卓齋、蘭造齋、太仆軒、清溪書屋、小東門、穆恩寺、恩佑寺。西路是番芳齋、商貿街、武夷齋、菜園、關帝廟、娘娘廟、寧春堂、瑞竹園、觀瀾榭、季風軒等景點。

花園的西門是西園,有四個湖。湖邊散落著元秋書店、官德辦事處、成律軒等建築,是年輕王公們居住的地方。

長春園以園林景觀為主,建築簡單,多為小規模的卷棚、瓦房,無繪畫。園墻用虎皮石,堆山用土平丘,無珍貴湖石。

長春園內有大量明代遺留下來的古樹和古藤,種植有蠟梅、丁香、玉蘭、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麋鹿、白鶴、孔雀、竹雞散落在林中,景色美不勝收。追求自然、古樸的長春園,影響了其後落成的避暑山莊、圓明園等皇家宮殿。

九經三事堂是康熙皇帝在長春園聽政的地方。“九經”指《李周》、《李逸》和《禮記》中的三禮。《左傳》、《公羊傳》、《谷亮傳》三傳;易經,三大經典之《書》與《詩經》。“九經三事”之廟,就是尊經,依禮治國。

九經三事殿是清代康熙時期長春園的大殿,是康熙皇帝進駐長春園的禮儀場所。它的功能相當於紫禁城的太和殿和幹青宮的第壹區。

據《太陽舊聞?據《郭超元雍長春園誌》和現存礦樣圖紙記載,九經三事堂寬約7間,四周有遊廊,山頂有單檐棚歇息,前有平臺,左右各有5間廳堂。

九經三事殿是壹個正規的朝代,有壹些大朝代的功能,還有雍正以後圓明園的鄭達光明殿,光緒年間頤和園的仁壽殿。

九經三事堂是清代宮廷園林正殿風格的鼻祖。後來的承德避暑山莊廉頗景成殿、圓明園鄭達光明殿、玉泉山景明園闊大公殿、香山景逸園琴殿、萬壽山清漪園琴殿都采用了其單檐無琉璃瓦卷山的建築風格。

長春花園遺址中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