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懷古篇
詠史懷古詞,就是借歌詠或憑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曲折反映社會現實,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壹類詞作。中國古典詩歌中,詠史懷古題材源遠流長,總的來說,所歌詠的古人、古事均具有典型性和較強的現實意義;且多產生於朝代沒落、政治黑暗或國家多事之秋。詞人們或“借古諷今”,表達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不滿;或借古人、古事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負及身世之感。
與以往詠史懷古詩歌不同的是,宋朝特有的時勢,造就了詞人們特別關註前代興亡歷史,並且因立誌收復故土、重整河山,更多了壹份英雄情結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北宋後期,朝廷軟弱,不斷屈辱求和,作品常流露出對前朝繁榮、強大的羨慕,對那些功績卓著的英雄人物的景仰之情。到了南宋,山河破碎、中原淪喪,朝廷妥協茍安、不思進取,令很多誌士壯誌難酬。詞人們在感慨人世滄桑的同時,在詞作中更多地寄寓了壯誌難酬的悲憤、對風雨飄搖時勢的焦慮和傷痛及對統治者的不滿。
宋代詠史懷古詞的產生和發展,擴大了詞的題材,增強了詞的現實性。詞人們雖然以歷史為話語,而往往著眼於現實,在縱橫古今、慷慨悲歌的同時,言在此而意在彼,往往豪放中又顯婉約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