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東蘭梨花
宋?蘇軾
雪白如雪梨,柳條流露出濃郁的春意,飄飄灑灑夾帶著如雪梨,充滿了整個城市。
我惆悵,就像東柱裏的壹顆梨花雪梨,在塵世與自清中,將這復雜的世俗生活,看得多麽透徹和清晰。
2、賞析:第壹句是“淺白”梨,墨綠色的柳葉,柳青襯梨白,可謂壹綠二白。梨花的淡白和柳葉的深綠形成鮮明對比,使景色頓時生動起來。再加上第二句中的動態描寫,滿城飛舞的柳絮真的是“春風不解禁白楊,柳絮寫梨花盛開的季節,春意深,春愁深,更是反差。
前兩句是壹綠二白,突出了梨花的特點。既不妖嬈,也不輕佻,在第三句“壹株雪株”中,又壹次賦予梨花風韻,將吟誦梨花與自吟融為壹體。其實這個“雪”就是詩人本人的化身。因為蘇軾壹生走的是直路,幹凈潔白,坦蕩蕩。蘇軾吟詠梨花時,用“柳開滿花”作襯托。梨花既不像“隨風而去的狂柳絮”,也不像“隨波逐流的輕佻桃花”,可見其品格是何等高尚。詩人還用“人生清明”這句話來襯托梨花的“清明”。
“壹場雪”和“幾個晴天”是對偶詞,壹個指的不是梨樹,是作者自己說的梨樹。後兩句的意境是:作者憂郁地站在東柱旁,梨樹上開滿了白梨子,柳絮飄零落在作者身上,作者成了“雪”,憂傷而憂郁。蘇軾的詩向來以豪放著稱,難得如此悲涼。
3.詩人簡介:蘇軾(1037 ~ 1101),北宋文學家、畫家。字子瞻,又字何忠,名曰東坡居士。蘇洵之子。嘉佑進士學識淵博,喜歡獎勵後進。他和父親蘇洵、哥哥蘇轍壹起被稱為“蘇三”。其散文隨心所欲,是“唐宋八大家”之壹。他的詩歌題材廣泛,清新健康,善於運用誇張的比喻,風格獨特。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言辭豪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他也從事繪畫和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