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句老話,現在,叫“砸人”。但也道出了潭柘寺的歷史和地位。自西晉以來已有1700年的歷史。
潭柘寺,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故宮九千九百九十九間999間半,清代鼎盛時期潭柘寺。可見這座潭柘寺不僅歷史悠久,而且與皇室關系密切。從金熙宗入香,出錢翻新擴建,歷代皇帝爭相效仿。不然怎麽會被稱為“京都第壹寺”呢?
這座“京都第壹寺”位於北京西郊潭柘山腳下,背靠珠穆朗瑪峰,坐北朝南。它周圍的九座高高的山峰呈馬蹄形,使這個地方溫暖而濕潤,也造就了山和峰的壯觀之美。其中,名花古樹眾多,國家壹、二級保護古樹180余株,真是“枝繁葉茂,至壹佛門靜處”。
潭柘寺的花草樹木有很多故事。隨意走走看看,這滿眼的花紅綠綠,每壹枝都可以講壹個故事。
嗯,大雄寶殿後面的千年銀杏樹叫“禦樹”。樹高40多米,直徑4米多,要六七個人才能抱起來。據說“禦樹”之名是乾隆皇帝來巡廟時所封,是迄今為止皇帝給予樹木的最高稱號,地位遠在大名鼎鼎的“無棣撫松”、“蔭侯”之上。
相傳在清朝,每有壹個新皇帝登基,都會從樹根中產生壹個新的幹部,然後逐漸與舊的合並。講的是上世紀60年代,末代皇帝溥儀參觀潭柘寺,指著“禦樹”東北側壹根與樹幹不符的小樹枝,自嘲道:“這根小樹枝就是我,因為我不成功,所以長成了歪脖子樹。”
妳看,齋堂院的院子裏長著兩棵不壹般的樹。樹高20余米,直徑近1米,枝葉寬大,遠看像插在大樹上的白蠟燭。走近壹看,原來是壹棵大樹的七葉壹枝,橢圓形的深綠色葉子,壹串串盛開的白花。原來這是蘇祿樹,印度本土的佛教聖樹。佛祖釋迦牟尼因在汨羅江樹下涅槃而被佛教徒頂禮膜拜。就連這兩棵大樹也有600多歲了。潭柘寺的汨羅樹是中國古寺廟中最大最古老的。
更神奇的是潭柘寺的“百事如意樹”。壹棵柏樹和壹棵柿子樹天生壹對,卻像壹對緊緊擁抱在壹起的情侶。人們取“百事”諧音為“柿子”,故稱之為“百事如意樹”。我們知道,柏樹屬於柏科的常綠喬木,柿子屬於柿樹的落葉喬木。兩種不同種類的樹能夠共存,和諧相處,不互相排斥,這是很難得的。相傳觸摸“百事如意樹”,壹年之內萬事如意。因此,遊客們來到這裏觸摸樹木,祈求好運。現在,在壹米多高的樹幹上發現了光滑的壓痕。
都說潭柘寺樹奇,其竹亦奇。
“綠葉只抽碧玉枝,十日後清影,上街。沒人見過雙靈的節,終日卑微鳳凰。”這是康熙皇帝視察潭柘寺時題寫的“譚勇潭柘寺竹簡”。可見潭柘寺的竹子是有名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竹種是“金鑲玉”和“金鑲玉”。
“金鑲玉”是指金竹幹上有壹條綠色的長條形縱槽,各段交錯排列,故又稱“金室碧玉竹”或“金掛玉”。“鑲金玉”是指在青竹樹幹上,有金色的細縱槽,各段交錯,也叫“碧玉中金竹”或“掛金玉”。原來,這些竹子統稱為“龍須菜”,老家在遙遠的四川成都。這個“金鑲玉”、“金鑲玉”是康熙皇帝給的好名字。
潭柘寺的竹木奇妙,花草更是燦爛。二喬玉蘭,北京名花,春天藏於寺中。
我們以前有廣玉蘭和廣玉蘭。運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紫玉蘭,但是沒聽說過也沒見過“二喬木蘭”。這種花有什麽神奇之處?
傳說在三國時期,吳棟喬公的女兒大喬和小喬長得像仙女壹樣,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周瑜。有句老話:“小喬第壹次結婚。雄姿英發,羽扇黑絲圍巾。有說有笑,我被消滅了。”這是壹種怎樣的精神。潭柘寺的這種玉蘭十分嬌嫩,罕見,白中帶紫,兩色相間,故有“二喬”之稱,稱為“二喬木蘭”。據考證,這些“二喬玉蘭”植物種植於明代,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這樣古老的“二喬玉蘭”只有潭柘寺才能見到,也是壹絕。
最近怎麽樣?所以我只會在東方和西方遊蕩,就像趕春運火車壹樣。吸入氧氣,看風景,聽故事,放松緊繃的神經,讓緊張的節奏慢下來。這就是生活。
妳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