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風骨,是指剛健有為、向社會負責、以天下有道的關懷,做到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時代精神.
譬如盛唐詩人任華《寄李白》:“古來文章有能奔逸氣、聳高格,清人心神、驚人魂魄。我聞當今有李白。”可見我們不是無根據的。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高度概括了這種時代精神,表明:好詩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這是壹整個要好詩的時代。詩人最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是要讓天下都成為美好的詩。
大家會問:妳說的是盛唐精神,那麽晚唐呢?不是都有點氣脈衰敗了嗎?如果是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夠盡氣了。但是不要忘記,晚唐詩人使盡才的生命精神突出出來了。到了晚唐,好詩才成為壹種可以使人終身赴之、類似於宗教信仰壹樣的美好追求。
王建說“惟有好詩名字出,倍教少年損心神”;白居易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所以,從初盛唐盡氣的生命到中晚唐盡才盡情的生命精神,其實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揚人性美好,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現。如果沒有中國文化的這個人性亮色的底子,就不會有唐詩的這種表現。所以,我認為唐詩背後有壹個秘密,有壹種很深的精神氣質,就是盡氣盡才的精神,就是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的時代集體意識。如果有誰敢說自己的生命是不負此生、不虛此生,用中國文化的說法,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得了唐詩的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