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出處是《詠柳》,作者是何。
原文:
碧玉扮作樹,垂下萬條綠絲掛毯。
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壹樣。
翻譯:
高大的柳樹披上了新綠的葉子,柔軟的柳樹垂下,像壹萬條綠色的絲帶在輕輕地飄動。
誰的巧手剪下了這片薄薄的嫩葉?原來是二月溫暖的春風。它就像壹把靈巧的剪刀。
註意事項:
碧玉:綠松石玉。這裏比喻春天裏鮮艷的綠柳葉。
化妝:裝飾打扮。
壹棵樹:滿樹。壹,滿,滿。古漢語中的量詞不壹定表示確切的數字,下壹句中的“壹萬”表示很多。
Tāo:綠絲帶。這裏比喻溫柔婉約的柳條。絳,用絲編織的繩子。
薄葉:指柳枝上長出的新葉。
切:切。
二月:農歷二月是仲春時節。
喜歡:喜歡,喜歡。
關於作者:
何(約659- 744),越州永興(今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人。聖進士證,官至秘書監。回到家鄉後,他成了壹名道士。善飲酒,與李白友好。“吳中四子”之壹。詩歌中充滿了犧牲的樂章和有待完成的作品;寫景的抒情作品更清新,更通俗。《全唐詩》收錄其詩壹卷。
創作背景:
唐天寶三年(744)。當時,何帶著的壹封信回到家鄉,官員們為他送行。乘船經南京、杭州,沿小邵關河到達蕭山縣,越州官員在驛站迎接。然後我們坐船去了南門外盤水河邊的老房子。那是二月初春,柳芽萌動,春意盎然,微風習習。他張之就像壹只出籠的小鳥,回到了家鄉,他自然非常高興。忽然,他看到壹棵高大的柳樹,在河岸上鶴立雞群,英氣十足,便心血來潮,寫下了壹首詩《唱柳》。
贊賞:
“碧玉妝如樹高”,寫出對柳樹的整體印象。柳意象之美,在於其枝長。壹年壹次,它長出新的綠葉,低垂著,在春風裏有壹種迷人的姿態。這裏的“碧玉”可以指真正的玉,也暗含“碧玉小家女”(《碧玉歌》)中“碧玉”的意思,指的是來自小家的年輕貌美的女子。古典詩詞常用柳的意象美來形容美人苗條的身材和婀娜的腰肢,但這首詩是獨創的,翻過來把柳變成了美人。將柳樹與“碧玉”相提並論,其實有兩層意思:壹是“碧玉”與柳樹的顏色有關,下壹句話中的“碧玉”與“綠”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第二,“碧玉”這個人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年輕的印象。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碧玉”幾乎成了年輕貌美女子的統稱。將柳葉與碧玉相提並論,人們會想象這位美女還沒有到壯年。這柳樹還是早春的小柳樹,還不是把烏鴉藏在茂密的樹葉裏的時候。同時,它與下面的“薄葉”和“二月春風”有關。
《萬垂青絲掛毯》專門描寫了柳樹枝條茂密而又輕輕下垂,是柳樹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了上壹句的鋪墊,這錯綜復雜的掛絲也變成了美人的裙帶關系。前壹句中的“高”字,襯托出美麗婷婷的婉約風韻;下壹句中的“掛”字,寓意纖細的腰肢在風中搖曳。詩裏沒有“柳”和“腰”兩個字,卻把初春的垂柳和柳所體現的美寫活了。《南史》說柳永為益州刺史,獻蜀柳數株。"這些條很長,看起來像絲線."齊武帝把這些柳樹種在太常雲中和殿前,說它們“風流可愛”。在這裏,柳條被稱為“綠絲絳”,這可能是壹個柳樹的典故。但是這裏幾乎看不到使用的痕跡。
“不知道是誰剪了薄薄的葉子,二月的春風像剪刀。”這兩句話進壹步細化,描繪的是柳樹的嫩葉。每壹片葉子的形狀都很獨特,質地也很細膩,就像是精心裁剪出來的壹樣。詩人驚訝之余不禁問道:是哪位聰明的裁縫做出了這種滿樹的好葉子?然後她找到了答案:原來這是大自然的傑作,她用二月春風的剪刀剪出了樹上的春色。綠葉就像美女衣服上的圖案和花紋。至此,美景躍然紙上。“二月的春風像剪刀”這個巧妙的比喻生動地描繪了看不見的、不可預測的春風。春風和剪刀,原本完全不相幹,它們的相似之處只存在於詩人的想象中。因此,“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是新穎的,能引起人們豐富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