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詞。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開始是用來為某樂譜配詞,用於歌唱的。為譜配歌詞叫填詞,填詞所選定的調子叫詞調,詞調都有名稱(如""水調歌頭""、""念奴嬌""等),叫做詞牌。後來成了與音樂失去聯系的壹種文學體裁,詞牌也便成了說明文字聲韻格式即詞譜的名稱。填詞時為點明題旨,多在詞牌下另標題目。如""早行""、""詠梅""等。
2.曲。曲是由詞進壹步發展而成的。宋、金時期北方產生了新的樂曲曲詞,發展到元代,就形成了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元曲(又稱北曲)。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與套數:雜劇是可以演出的戲曲。"
詩的基本信息如下:
1.詩是文學的壹大樣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和著作者豐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練而形象性強,並具有壹定的節奏韻律,壹般分行排列。文學體裁的壹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詩歌,詩話。
2.最常見的詩分為:五言、五律、七言、七律(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壹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吟詩、詩經。
3.詩,是中國古代文藝文字的總稱。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來源於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壹起,統稱為詩歌。漢代以後《詩》則專指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並由此而專指於散文相對的韻文形式。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陸遊、阮籍等人作品,題材繁多,壹般分為古體詩和新體詩,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樂府、趣味詩等。詩的創作壹般要求押韻,對仗和符合起、承、轉、合的基本要求。近現代以來則專指通過意象寫意類文字,如朦朧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