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氓》教學設計怎麽寫?下面由我為您整理的“《氓》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氓》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
壹知識目標:
1.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2.掌握“比興”手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2.初步培養學生古代詩歌鑒賞能力。
3.熟讀成誦,背誦課文。
三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對《氓》女主人公不幸的愛情遭遇的同情。
2.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感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3.體悟比興手法在詩歌創作中的好處,從而培養學生進行詩歌鑒賞、創作的興趣。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氓》
壹、溫故知新
1.集體朗誦全文,思考:
⑴男女主人公是什麽樣的人?為什麽?
明確:男:急躁 無信義 自私自利
女:善良 熱情 任勞任怨 不畏貧苦 堅強
⑵“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女主人公為什麽突然寫到桑葉和斑鳩?這是什麽手法?
明確:以桑樹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時情意濃厚,或女子容顏潤澤。
以桑樹日漸雕零比喻夫妻感情單薄或女子容顏衰老。
以斑鳩貪食桑葚比喻自己自陷情網,告誡女子不要為愛著迷。
比興: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興者,先言他物以引所詠之辭”
比:比喻擬人 興:借物抒情
活動2活動《氓》
二、拓展延伸
1、聽音樂,電影《劉三姐》藤纏樹。思考,作者為何寫藤、樹等意象?
山中只見藤纏樹
世上哪見樹纏藤
青藤若是不纏樹
枉過壹春又壹春
竹子當收妳不收
筍子當留妳不留
繡球當撿妳不撿
空留兩手撿憂愁
連就連
我倆結交訂百年
哪個九十七歲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連就連
我倆結交訂百年
哪個九十七歲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明確:⑴所詠之物與欲詠之物必須具有相關性。
?⑵所詠之物必須符合壹定的情境。
2、練壹練
合作探究:找出下列詩歌或歌詞中哪些句子用到了比興手法,作者為何從這些意象說起?並說說比興手法的好處。
關雎(節選)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誘動了小夥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壹往深情之中。種種復雜的情感油仍而生。
陜北民歌 藍花花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①,藍格英英的彩②,生下壹個藍花花③,實實的愛死人。
五谷裏(那個)田苗子,數上高粱高,壹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藍花花好。
青線線藍線線:繡花線②藍格英英彩:藍得發亮耀眼。 ③藍花花:心愛的女孩子
附:青線藍線是如何發端,引出可愛的藍花花的呢?這要從幾個方面分析:首先是地點語境,這首信天遊流傳在陜北黃土高原上,那裏是壹眼望不到頭的黃土,山連山,坡連坡,蜿蜒流過的黃河也是混黃的泥漿,在這樣漫天漫地的黃色世界裏,清澈的水是讓人渴望的,是給人美感的,能讓人想到水的那些顏色也都是美好的,歌詞中的“青”和“藍”就是能給人這樣美好聯想的顏色,而且還泛著動人的“瑩瑩”的光澤,所以是“愛死人”的。那麽“線”在這裏又充當了什麽角色呢?這又要從民族文化傳統語境來分析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女子的應具備的美德其中有壹條是:“婦功”,也就是過去女子在家做的家務還有紡織、刺繡、縫紉壹類的工作。線,就是做這類工作必不可少的材料,所以,“線”這個意象是和女子聯系在壹起的。於是,以美麗的線起興,引出動人可愛的女子藍花花,就順理成章了。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①牖:窗戶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②蕩子:浪遊不歸的男子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將①進酒(節選)
李白 ①將(qiāng):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
詩文解釋
妳難道沒有看見,洶湧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妳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沈悲嘆那壹頭白發?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壹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盡情歡樂,切莫讓金杯空對皎潔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梁之材,就壹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幹杯三百。
這是古詩中常用的“比興”手法。古人常以流水比年華易逝,壹去不返,又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興起對生命渺小短暫的喟嘆,抒發 “巨人式的感傷”。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源遠流長,自高原奔瀉而下,似從九天而落,其浩大的聲勢,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動。李白寫黃河的詩句還有:“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這其中尤以“黃河之水天上來”最為膾炙人口,成為贊美黃河的千古名句。
3.教師總結:比興的作用。
結構作用:
1、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
2、暗示內容
3、起過渡作用
內容內容:
1、喚起讀者豐富聯想。
2、營造氛圍,奠定感情基調。
活動3練習《氓》
三、創作時間
1.運用比興手法,寫壹首小詩。
活動4作業《氓》
四、家庭作業
1.研究性學習題目:《方文山歌詞比興手法之研究》。
《氓》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
1.掌握詩中的難字難音、識記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
3.了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
4.理清詩歌的情節和主題。
5.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掌握《氓》中的難字字音、識記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教學難點]
1.了解賦、比和興的具體內含和寫作手法
2.引導同學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設想]
首先講解詩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在同學們熟悉詩的基礎上談談詩的寫作特點,以便讓同學們掌握壹定的寫作方法,
另外,還要通過詩聯系實際,讓同學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用具]
教師備課系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壹、導入新課
癡情女子負心郎,是詩人創作的母題。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詩人對之進行過闡釋,我們今天閱讀這兩千多年前的詩章,感受作品的震沒和恒久的生命力。體會、品味古代詩歌的音樂美、語言美和情感美。
二、《詩經》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壹,故稱為《詩經》。《詩經》分為“風、 雅 、頌”三部分。《詩經》的基本表現手法為“賦、比、興”。
1、“風”“雅”“頌”
“風”有十五國風,***160篇,為各國當地的土風民謠。風格清新質樸,民歌情調濃厚,多出自下層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統治地區的音樂。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於統治者的朝會宴享,以歌功頌德為主;小雅74篇,多為貴族所作,表現當時知識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頌”是統治者用於宗廟祭祀的舞樂,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內容以頌揚為主。
2、“賦”“比”“興”
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借壹個事物來比喻另壹個事物或情感。
興則是觸物興詞,由客觀事物激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
三、整體把握
概括每節詩的內容,理清故事情節。
第壹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於嗟女兮,無與士耽。”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四、字詞梳理
匪:fēi 湯:shāng
愆:qiān 徂:cú
將:qiāng 裳:cháng
載:zài 靡:mǐ
於:xū 隰:xí
說:tuō 角:jiǎo
五、具體分析
《氓》這首詩是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來敘事的。
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可分三部分。
第壹部分:第壹、二章追述戀愛生活。
第壹章 :寫女子的定情。寫出女子是壹個熱情、溫柔的姑娘。我們可以從
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寫出女子的溫柔。同時寫出了男子的暴躁易怒,為下文的愛情悲劇作鋪墊。
第二章:寫女子對成婚思念之切,情深壹片。通過“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這句,女子的壹悲壹喜,感情專壹,真切感人,又寫出了女子的純情和癡情。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熱情、幸福的。
第二部分: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
第三章: 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以“桑”設喻,“其葉沃若“喻女子青春美麗;以“鳩”“無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對男子過分迷戀。“比”的運用,寫出了女子的悲嘆,點出悲慘的教訓,表現出女子內心的悲痛,也用告戒後人。
第四章:以興起,正面寫男子變心。又以“桑”設喻,“其黃而隕”喻女子年長色衰。“三歲食貧”寫出女子婚後的悲慘生活。以“淇水”起興,寫出婚姻的不幸,點出婚姻不幸的根源和女子的清白。
第五章,寫女子婚後的辛勞和所受的虐待。先寫女子的辛苦;再寫男子無情,女子不幸;後寫“兄弟不知”。更加痛苦。顧影自憐,傷心不已。
從這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怨恨、沈痛的
第三部分:第六章,表明“躬自悼已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對於男子的無情,女主人公清醒地認識到了,毅然決定與男主人公決裂。從“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便可看出。這壹章寫女子的被遺棄和堅強。寫出女子所受傷害之深。以“淇”“隰”起興,寫出女子的反省。女子通過反省,變得剛強。
從這部分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是清醒、剛烈的
六、主題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壹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七、布置作業
1.復習課堂上訂正的詞語,識記詞語的含義。
2.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本文的故事 。
第二課時壹、導入
上節課,我們對《氓》這首詩有了壹定的了解,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文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以及詩的寫作手法等。
二、字詞歸類
1、通假字(叫學生在聽同學讀時找出通假字)
“說”通“脫”,擺脫,脫身。例如: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泮”通“畔”,邊岸。例如: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於”通“籲”,嘆息。“無”通“毋”,不要。例如:於嗟鳩兮,無食桑葚。
2、古今異義詞:
氓 古義:民眾,百姓,詩中指“那個人”,音méng,例如:氓之蚩蚩;
今義:流氓,音máng。涕 古義:眼淚,例如:泣涕漣漣;
今義:鼻涕宴 古義:歡聚,例如:總角之宴;
今義:宴會三歲 古義:多年,例如:三歲食貧;
今義:三歲的年齡
三、寫作特點
1.《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詩經》裏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
在《詩經》中開創了比興的手法,如: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2.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
“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四、體驗拓展:
《氓》壹詩中這位如此溫柔、多情、勤勞、淳樸的女子為何遭棄?同學各自發言後師評:
女主人公溫柔、多情、勤勞、淳樸,具有多種美德,最後被丈夫虐待以至拋棄。這個棄婦的不幸遭遇是男女不平等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她的悲劇在兩千多年的社會具有普遍的意義。聯系實際,請同學們談談對男女主人公愛情觀的看法,最後老師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五、布置作業:
1.再讀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的另壹樣生活。
3.預習下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