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法國〕蘇利—普呂多姆《碎瓶》賞析

〔法國〕蘇利—普呂多姆《碎瓶》賞析

《〔法國〕蘇利—普呂多姆·碎瓶》經典詩文賞析

花瓶被扇子敲開罅隙。

馬鞭草正在瓶中萎蔫,

這壹擊僅只是輕輕觸及,

無聲無息, 沒有人聽見。

但是這個微小的創傷,

使透明的晶體日漸毀損;

它以看不見的堅定進程,

慢慢波及了花瓶的周身。

清澈的水壹滴滴流溢,

瓶中的花朵日益憔悴;

任何人都還沒有覺察,

別去碰它吧,瓶已破碎。

愛人的手掌拂過心靈,

往往也可能造成痛苦;

於是心靈便自行開裂,

愛的花朵也逐漸萎枯。

在世人眼中完好如前,

心上傷口卻加深擴大;

請讓這個人暗自哭泣,

心已破碎,可別去碰它。

(金誌平 譯)

《碎瓶》選自法國巴拿斯派詩人蘇利—普呂多姆的處女詩集《長短詩集》。全詩由相對獨立而又相互對應和促進的兩個部分組成。

前三節為本詩第壹部分,寫花瓶的碎裂。在對花瓶碎裂過程所作的雕刻般的精細描繪上,詩人顯示了高度的巴拿斯派技巧。詩句中出現的“花瓶”、 “扇子”、 “馬鞭草”、 “透明的晶體”、 “清澈的水”等字眼,造成了與世無緣的氛圍,表明詩人承襲了《琺瑯與雕玉》的作者戈蒂耶所開創的唯美詩風。由璀璨閃爍的字眼造成的器具之美對人有壹種不可抵禦的視覺愉悅。伴隨花瓶的碎裂,詩人使用了“輕輕觸及”、 “微小的創傷”、 “壹滴滴流溢”等字眼,這使詩句在精確描寫下潛藏著某種暗示力量,仿佛花瓶的碎裂是某種不可言說的力量侵蝕的結果。這種處理給人們面對無意義的物件進行有意義的思考留有余地,同時也流露出詩人懷有壹種比壹味追求冷漠客觀更高的意趣。

本詩第二部分中, 詩人冷靜的筆鋒壹轉, 不無動情地剖析人類的心靈活動。 心靈的破碎由 “愛人的手掌”引起, 壹如花瓶的碎裂由扇子的輕輕壹擊所造成。 壹種不可言說的力量引起心靈的開裂, 造成莫名的不安——壹種心理的陰影。 詩人的高度技巧不僅表現在敏銳地捕捉到這種莫名傷感的心緒, 更主要表現在詩人把這種微妙的心緒處理得既雅致又明晰。 不難發現, 全詩兩個部分在事物的進程和結構上表現出完全的壹致。 在“花瓶”——“心靈”、 “扇子”——“愛人的手掌”的對應中, 第壹部分的客觀描寫象鏡子壹樣成為第二部分心湖的投影, 靜態的描寫成為動態的情緒或思想活動的恰當造型。 詩人采用的明確、 妥切的詞句獲得了比曖昧迷離的詞句遠為豐富和樸素的效果。 如果說本詩是以絕妙的遣詞造句和純熟的技巧鑄成的結構謹嚴的詩, 壹點也不過分。不過也應看到,雖然詩人對結構這壹形式因素的運用是比較成功的, 但是, 他對全詩兩個部分的對應處理還停留在壹種比喻的關系上, 在這種比喻關系中,物象和心緒之間略有分離之嫌。 真正把物象和心緒融匯成水乳不分的壹體生命的, 是以後湧出的象征派詩人, 是他們使詩歌藝術達到了更加“詩意”的高度。 當然我們不能苛求本詩作者, 在客觀詩風大盛之際, 本詩以其細膩切實的抒情性成為巴拿斯派少有的壹首進行內心分析的抒情好詩。

(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