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700~800字的現代名人勵誌故事

700~800字的現代名人勵誌故事

陳毅元帥

(上)-1

陳毅元帥是中國現代圍棋的創始人。陳毅爺爺是我國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與圍棋有著不小的緣分。1921年,陳毅去裏昂勤工儉學,因參加學運被捕入獄。在監獄裏,他和朋友們自己下圍棋,學習象棋,消磨時光。回國後,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爺爺在贛南打遊擊的時候,圍棋成了陳毅爺爺和戰友們閑暇時休息的最佳方式。蘇北黃橋大戰前夕,陳毅爺爺還抽空和部隊裏的棋友下棋。他從容不迫的將軍風範感染了身邊的戰友和朋友。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爺爺是中國的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他在百忙之中仍堅持記圍棋,是中國圍棋協會第壹任名譽主席,對圍棋的普及和對外交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陳毅爺爺有壹句關於圍棋的著名詩句,“坐以杵,心平氣和地談兵。學棋推陳出新。棋雖為道,品德最尊。中國的絕技歷史悠久。繼承和發揚,完全依靠侯坤。善待能人,贏得冠軍。

(中間)-2

陳爺爺對中國老壹代球員的喜愛和關心。解放後,陳爺爺當上了上海市市長。他知道,要想把圍棋發揚光大,首先要安排好老棋手的生活。那時候老棋手的生活沒有安全感,只能靠下棋度日。怎樣才能負擔得起培養新人推廣圍棋?陳爺爺多次見到這些老棋手,詢問他們的情況,並指示他們先在文史館安排壹些有名望的老棋手,讓他們有固定收入。在他的關懷下,劉迪懷、、王、魏海洪、王永雄等老先生先後成為文史館的常客。後來陳爺爺多次提到要改善老棋手的生活。他經常強調,老棋手要享受教授待遇。在陳爺爺的不斷關心下,老棋手的生活壹天天好起來,工資收入增加了,住房改善了,政治地位也提高了。顧水如先生曾擔任上海市政協委員,劉迪懷先生曾擔任上海市人民委員會參事。老棋手吃了多年這碗飯,現在開始得意了。他們心裏都清楚,這是陳爺爺照顧的結果。陳爺爺希望他們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祖國的圍棋事業做出貢獻。

後來這些老隊員在培養年輕隊員的時候是那麽的熱情,無私,全心全意,幾乎看不到任何保守的思想。他們都希望年輕球員能迅速提高水平,戰勝自己。這是棋手的最高境界。老棋手有這樣的性格,和陳爺爺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最後培養了陳祖德和他領導的新壹代。

(2) -3

陳爺爺親自開創並促成了中日圍棋交流。1960年春,第壹個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這次訪問在中日圍棋交流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次交流是由陳爺爺和日本自民黨著名議員松村賢三先生發起的。陳爺爺為圍棋事業做出了很多貢獻,這無疑是很重要的壹個方面。此後兩國圍棋代表團每年都有來往,直到1966年中國文革中斷。這在當時是獨壹無二的,因為兩國還沒有建交,關系還沒有正常化。陳爺爺還會見了日本圍棋代表團,並在人民大會堂宴請了日本圍棋代表團。為兩國人民的友誼作出了貢獻。為培養中國第壹代新人創造了不可或缺的外部環境。為表彰陳爺爺對中日圍棋交流的傑出貢獻,1963年,在人民大會堂的宴會上,日本圍棋代表團分別代表日本棋院和關西棋院宣讀了授予陳爺爺圍棋七段榮譽賽段的證書。然後我把證書給了陳爺爺。10年後,中國文革後期圍棋復盤後,日本棋院在1973宣布,已經去世的陳爺爺被追認為名譽八段。紀念陳爺爺與中日邦交正常化。

建國時的老壹輩棋手和當時的圍棋水平。——4

以劉楠、郭蓓為代表的老壹輩棋手,是我國60年代初棋壇的主力,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他們傳承了我們的國寶,是他們培養了以陳祖德為代表的新中國第壹代民族球員。

劉楠是上海的劉迪懷,北京的郭迪生。這兩個人代表了當時中國的最高水平,接連獲得全國冠軍。64年,第壹個國家航段定下來,他們被授予五個航段——當時中國最高的航段。

北京還有三位老人:郭鐵生、金亞賢、崔。上海四大元老是劉迪懷、王、魏海洪和陳祖德的老師。等壹下。

郭鐵生是中國第二代國手聶衛平的老導師。

另外,當時的水平很低。而日本最高層讓兩個兒子。1960年,陳祖德記載的中日圍棋交流史上,居然用到了“國恥”二子。日本有壹個八段,壹個七段,壹個五段(女)和兩個業余棋手。尤其是伊藤五段的老太太,八戰全勝,國手名將全部落敗。“握棋子的手壹直在抖,場面不堪目睹。陳祖德說“真不光彩”。反正很可惜。

中國的圍棋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小龍小虎馳騁天下的今天,別忘了他們可敬的老前輩

陳祖禹

(1) -5

陳祖德出生於1944。他是新中國培養的第壹代國家領導人。陳祖德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跟父親走。七歲時,陳祖德在上海向陽公園和上海老人顧水如先生下了壹盤棋。顧頓時樂了,壹拍桌子說,我就要這個孩子!從此收陳祖德為徒,陳祖德的棋藝大有長進。5年後,年近70歲的顧水如把12歲的陳祖德推薦給了當時的南棋領軍人物劉迪懷。受這位老師的影響,陳祖德棋風濃厚,非常擅長中局搏擊,對中國古代象棋的精髓有著透徹的理解。

1959年,十五歲的陳祖德在上海獲得圍棋冠軍。1960年,陳祖德擊敗了當時的“南渡北越”,開始在全國象棋界嶄露頭角。1962年,陳祖德獲得全國比賽第二名。1963年,陳祖德首次戰勝來訪的日本九段棋手。隨後,1965年,陳祖德率先下第壹盤棋,擊敗日本九段巖田大明。國內比賽中,陳祖德以1964、1966、1974三次獲得全國冠軍。

(2)努力學習,打造中國流-6的布局

陳祖德對圍棋的熱愛和追求貫穿始終。壹個人不管長大後做什麽,只要熱愛事業,為事業努力,努力學習,就壹定會做好,做出成績。無論妳做什麽,妳必須把它做好。陳祖德是各行各業的好榜樣。

進入國家隊後,陳祖德的棋藝不斷提高。在與日本棋手的不斷接觸中,尤其是在1961年與英雄安藤(日本業余圍棋冠軍)的對局後,他深刻感受到了布局對發揮水平的作用。只有在布局中安排好位置,占據主動,才能順利進行中局戰役。

經過壹段時間的研究,他覺得“對角星”布局更適合自己的棋型。但“對角星”是眾所周知的,可以很容易地防止被使用。陳祖德決心制定壹套適合自己特點,有利於突破的布局。他認真研究了近代日本的布局,研究了中國古族譜、日本古族譜和日本“新布局”時期的布局,直到研究了日本業余選手的布局。他對棋譜研究得越多,視野就越開闊。最後,他終於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布局——下黑棋的“對角星”布局,如果對手阻止使用“對角星”布局的話,還有“中國流”布局。當時還沒有“中國流”這個名字。就這樣,中國流的布局應運而生,並很快風靡中國世界,最終被日本圍棋界稱為“中國流”。

(3)人生受阻,逆境不改——7

國富民強,棋富民強。國運衰,棋運衰。隨著1966年底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的結束,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終於將圍棋掃下了中國的舞臺。壹大批新國手,壹代國家的棟梁,被迫離開棋盤——不再下棋。新建的圍棋樓壹夜之間就被拆掉了。正在追趕日本圍棋的中國圍棋列車突然出軌了!

陳祖德從五好運動員變成了改造對象。最後,在1970年夏天,他被派往陜西省省長石頁市屯留縣,參加國家體委“五七幹校”勞動改造。年底分配到北京第三通用機械廠。還有、、、華、邱心、黃德勛等。這就是日後名揚天下的“三萬能七兄弟”。

在他不下棋的時候,有壹天他收到了清華大學壹些師生的來信,希望得到他的指導。所以他帶著邱鑫或者曹誌林去了清華大學。在學生宿舍裏,擺放著指導棋。因為學校很多圍棋愛好者風聞,看的人太多了,不僅把桌子圍得水泄不通,連雙人床的上鋪都占滿了。晚上和同學擠在壹起。清華仍然是高校中圍棋水平最高的。“三同”之時,社會上經常有愛下圍棋的人來找他們,他們都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和幫助,其中最著名的是後來的棋聖聶衛平。曹誌林還舉辦了壹個小型圍棋班,教妳學習象棋。

逆境中,有人放棄追求,有人沈淪墮落。但陳祖德並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對事業的熱愛,對逆境的抗爭。我們不僅要學習他奪冠的勇氣,更要學習他做人的高尚品格。

(四)棋藝好,人品高,先學會做人再學棋——8

陳祖不僅擅長下德棋,而且棋高、棋好、人品更高。不管比自己強還是比自己差,都要認真下棋,不能看不起對方不認真下棋。在他人生的棋海中,有壹局對他的刺激最大,讓他深刻體會到什麽是棋,什麽是人品,讓他終生難忘。

是1960年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時,陳祖德和英雄安藤下的壹盤棋。”兩人打得很快就占了上風。安藤覺得自己取得了明顯的優勢,居然站起來悠閑地在球場裏走來走去看別的比賽。後來,他甚至離開球場到外面的院子裏賞花賞盆景(場地設在北京北海公園)。他壹次次起身驕傲地走著,對我的自尊心傷害很大。

安藤的行為是出於年輕和無知,但他的行為給了我壹個教訓,讓我深刻體會到壹個棋手狂妄的表現會給對手帶來多大的傷害。如果以後我的水平提高了,我絕不會像安藤那樣輕視對手,絕不會無緣無故離開我的椅子。想要被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

在與人相處時,陳祖德也曾在文革中受到冷遇。後來他說:這件事從反面教會了我,人不管社會地位如何,都有自尊。傷害別人的自尊心是不道德的,也是殘忍的。對於廣大圍棋愛好者來說,陳祖德沒有壹個大冠軍的架子,壹直平易近人。在文革時代,陳祖德說:尤其是廣大圍棋愛好者,他們時刻關心著我們,不斷激勵著我們。我呢,每個月買很多郵票和信封,和全國各地的棋手和圍棋愛好者保持聯系,有時候壹天要發出十幾封信。有多少封信就有多少封信。

(5)歷經萬難,鳳凰涅槃超越自我-9

文化大革命之後,中國的圍棋事業又有了壹次飛躍。但更大的災難降臨在陳祖德身上。1980年樂山全國賽,陳祖德吐血,最後病倒。當他被送回北京治療時,被查出患有癌癥。又壹場災難!手術後,陳祖德躺在床上,知道自己已經不可能再打打殺殺了。運動員的生活結束了!但是,壹個人的追求是不能終止的。壹個人對事業的熱愛永遠不會結束!

在病床上,他決心再次與病魔較勁,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寫書,寫下中國圍棋從建國到患病幾十年的歷史!讓後人知道我們的圍棋事業來之不易!這就是後來走出來的“超越自我”。

陳祖德終於戰勝病魔,重獲新生。雖然以陳祖德為代表的時代已經過去,但陳祖德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永遠激勵著我們各行各業的青年壹代又壹代,奮發向上,報效祖國!

聶衛平

(壹)輝煌成就-10

陳祖德之後,中國棋壇出現了壹個劃時代的人物。他就是聶衛平,中國著名棋手。

文革後期國家圍棋隊恢復後,聶衛平是入隊的第壹人選。1974年首次擊敗日本九段宮本奈壹。1975聶衛平首次獲得全國個人賽冠軍。以及同年來訪的日本圍棋代表團中的兩位九段棋手。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高川秀吉。“聶馮諼”的綽號開始在日本流傳。1976年,日本圍棋代表團訪華,聶衛平連續贏了日本“天元”藤澤秀行、“本命伯”石田良雄等四個九段,僅輸壹盤。取得了七戰六勝的輝煌戰績。這標誌著聶衛平時代的開始。中國也取得了27勝24負5平的首次參賽成績,因此日本不得不將未來的比賽升級為“全面對抗”。在1985到1987的前三屆中日圍棋賽中,聶衛平作為中國冠軍,九連勝,三連冠。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比賽中的英雄”。聶衛平的圍棋生涯達到了壹個輝煌的巔峰!為表彰聶衛平對中國圍棋的傑出貢獻,中國圍棋協會授予他1988“棋聖”榮譽稱號。

聶衛平壹生戰績輝煌。獲得六次全國個人賽冠軍,八次新體杯冠軍,六次十佳冠軍,壹次國際象棋冠軍,壹次天元杯冠軍,壹次央視杯冠軍,其中國內冠軍23次!並在三次世界大賽中獲得亞軍。

聶衛平的歷史功績在於把中國的圍棋水平提高到了壹個新的高度,大大縮小了與世界最高水平(三次世界亞軍)的差距,引發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圍棋熱潮,前所未有的井噴!

興趣引領方向,從小下好棋(2)-11

聶衛平班1952,17年8月出生於北京。我的祖籍在河北省莘縣。九歲的時候,因為經常看父母和爺爺下棋,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圍棋。同時還有他的弟弟聶繼波。兩兄弟學會下棋後,經常沒日沒夜地玩,弟弟的跟風水平比哥哥衛平高。但聶衛平從小就有很強的競爭精神。雖然經常輸給弟弟,但屢敗屢戰,最終超越了弟弟。

聶衛平的父母不贊成孩子成為職業棋手,因為他們希望孩子成為公共工程師。起初,孩子們自己學下棋,家長很高興。他們認為下圍棋是鍛煉孩子智力的好方法,所以沒有阻止他們。沒想到聶衛平下棋沒完沒了。有壹次因為下棋過度勞累休克了,我爸媽慌了。他們要求聶衛平不要天天下棋。對圍棋完全癡迷的聶衛平,偷偷避免和父母下棋。後來因為看日本代表團訪華,她翹課了。她媽媽知道後,把聶衛平狠狠打了壹頓,還禁止他下棋。被打的聶衛平從不逃學,學習成績也很突出。尤其是數學,他的父母不再真的禁止他下棋。

陳毅帶路,跟老師學。(3)-12

聶衛平10歲時,認識了愛玩圍棋的元帥陳毅叔叔。從那以後,他經常和陳毅叔叔下棋。有壹次陳毅大叔下錯了,想悔棋。聶衛平用力握著陳伯伯的手,不容他悔棋。陳伯伯非常欣賞他的好勝性格,經常鼓勵他好好打,早日“擊敗日本九段”。聶衛平牢記在心,這成為他奮鬥的動力和源泉。

聶衛平良好的棋藝為他贏得了機會。陳毅叔叔給他介紹了當時的幾位名師。第壹位是張福田老師。聶衛平開始拜張福田為師的時候,下過十七子棋,聶衛平還是失敗了,這讓自以為棋藝很好的聶衛平很震驚!他沒想到這麽高級的人!從此以後,我在棋藝上下足了功夫,不敢怠慢,也不敢偷懶。有壹次,聶衛平趁大家都不在,偷偷打開張老師的包,正好被張老師看到。張老師保持沈默。結果,他看到聶衛平從老師的書包裏“偷”了壹本棋譜,全神貫註地讀了起來,然後悄悄地放了進去。他的舉動讓張老師大為贊賞。壹個十歲的孩子,學象棋那麽“有心計”,那麽努力。張老師想不到聶衛平以後也會這麽勤快。

(4)-13

聶衛平的第二任老師是雷普華,他給了聶衛平紮實的基本功。

聶衛平的第三任老師是大名鼎鼎的郭鐵生。老郭和雷老教象棋,雖然各有不同的方式,但他們基本上是壹樣的。他們都要求聶衛平練好基本功,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先學功夫棋。起初,聶衛平並不適應這壹套。他以為自己有壹定的基礎,就試著跟老師學幾招,老師不肯。雷老師明確告訴聶衛平:下棋就像爬山,壹級壹級往上爬,才能“登峰造極”。這裏沒有詭計。如果急於求成,就會造成不穩定。如果連加減法都不會,怎麽學乘除法?

聶衛平是個懂事的孩子。當他明白了真相,他就會按照老師說的去做。他潛下去,努力工作,努力學習,不急於取得成功。每隔壹段時間,雷老師就帶他去中山公園的“今日來雨亭”,與當時在京的程小六、金童石、譚等著名青年棋手對弈,然後恢復講解。

壹位偉大的教育家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興趣的指引下,聶衛平壹頭紮進了圍棋的世界。用“刻苦”二字來形容聶衛平的棋藝是不夠的。他的努力似乎已經超出了這兩個字的境界。可以說,他壹刻也離不開圍棋。這個時候,圍棋已經是他的命根子了!

(5)-14

對於聶衛平的勤奮好學,他也很高興自己老了。同時,聶衛平跟弟弟聶繼波學棋,聶繼波和韋唯都很聰明。他們壹學棋就進步神速,棋力在聶衛平之上。當時不僅是家裏人,還有壹些圍棋界的知名人士,幾乎都認為吉博會在圍棋事業上有所作為。但這個時候,只有太老才有了另壹種洞見。他說:吉博很聰明,但是不夠專壹,努力學習的精神遠不如衛平。聶衛平好學,敬業,始終如壹。如果他能持之以恒,將來壹定能攀上圍棋的巔峰。

年紀大了看聶衛平苦學象棋,怕他壞了身體。每次教完棋,他都會帶他去附近的餐廳吃壹頓飯。然後把他送上回家的巴士。

當時我們國家剛剛度過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時期,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差。雖然我在圍棋界很有名氣,但是家裏的生活條件和環境都不好。老兩口住的是小房間,很窄,屋頂漏雨。聶衛平的父母很熱心。出於對老人的尊重,他們堅持邀請這對老年夫婦到他們家,並把最好的房子騰出來給他們住。

就這樣,聶衛平應驗了。他再也不用趕著坐公交車回老家了。每天放學回家,他壹聲不吭地壹頭紮進老房間,而年紀大了的他早已把圍棋桌擺好。

(6)-15

和老人接觸越久,聶衛平越覺得自己知識貧乏。別的不說,他身邊見過壹大摞棋譜,從唐代王的《圍棋十訣》,宋代張的《十三經》,到清代石的的,還有日本的各種流派。這些凝聚了前人血汗的精華,像磁鐵壹樣吸引著小聶衛平。他緊緊跟隨老人,在書海中遨遊,壹心壹意汲取營養。

郭繼盛住在聶衛平家裏,使得聶衛平的棋藝進步很快。從1963到1965,老郭不知道和魏平下了多少指導棋。從讓劉孜開始,到執黑領結,聶衛平逐漸成為壹流高手。聶衛平從老老那裏學到了很好的布局,得到了很好的關於大局的訓練,對他以後的棋藝影響很大。直到65年,他才搬進新落成的體委宿舍。

住在聶衛平家裏,老郭還吸引了壹些國家圍棋隊的著名棋手,如陳祖德、吳淞笙和王汝南,他們經常來老郭求教。這時,郭先生想安排聶衛平陪他們打幾局。下完棋,送走師徒,兩人回來重新下。之後,回到自己的房間,聶衛平只好又放了壹遍。久而久之,陳祖德的中局搏擊,吳文生的嚴謹布局,王汝南的收官之術,都在聶衛平心中生根發芽。變成了他自己的財富。

聶衛平(7)-16

聶衛平好像被老老卡住了。雖然爸爸媽媽的房間近在咫尺,但他很少去。有時候家裏飯做好了,他媽媽和姐姐壹遍遍叫他,他也不走。反正他不用擔心餓肚子。他想吃的時候就在老家吃。再這樣下去,我媽也不願意了。她擔心自己老了休息不好,更怕聶衛平對圍棋的癡迷耽誤了學習。為此,她不止壹次警告聶衛平:不要天天往老宅跑!聶衛平的回答是——充耳不聞。我氣得我媽揪著他耳朵問,妳姓聶還是有過?

媽媽的擔心不無道理。聶衛平畢竟還是個孩子,缺乏自制力。有壹次,九段棋手大原武夫率領的日本圍棋代表團在國立宮與中國隊交戰。聶衛平煞費苦心地得到了劉仁(北京市副市長)的秘書的“邀請”,這是他的壹個大棋友。於是他第壹次翹了三天課去了故宮看比賽。第三天,我媽知道了這件事,去比賽大廳找。聶衛平嚇得把書包藏在廁所裏,半天不敢出來。回到家,我媽勃然大怒,對著聶衛平揮舞雞毛撣子,大打出手。爸爸也支持媽媽,為媽媽加油。

這個教訓對聶衛平來說真的很深刻。雖然母親的毆打給他留下了非常強烈的印象,但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父母說的壹句話:妳怎麽忘了陳叔叔的指示?先把功課做好,然後下圍棋!從那以後,他的功課壹直很好。

(8)-17

“學象棋的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理解範圍!這是因為國家從小環境給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家長老師學校從小環境給我們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們身處其中卻不自知。但是,聶衛平年輕的時候,學象棋就是這麽難。

當聶衛平棋藝突飛猛進的時候,文革突然來了!壹夜之間壹切都變了!初入初中,他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父母從高級革命幹部變成了“富田反右,牛鬼蛇神。”家也被“抄家”了。學校沒有課。走了也不會放手!因為圍棋就是“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習俗、舊勢力。連國家圍棋隊都解散了,聶衛平還能去哪裏學棋?沒幾年,他們就開始“下鄉”了。全國幾百萬、幾千萬的初中生,因為城裏沒有工作,被迫下鄉謀生!但又說“要接受貧農和中農的再教育。”就這樣,聶衛平被分配到了黑龍江北大荒農場。

如果不讓棋手碰棋子,棋手會是什麽樣?就像殺了他壹樣!有壹天聶衛平終於忍無可忍了。他想到了北京知青程小六。程小六也是北京棋壇著名的年輕棋手。他不僅是壹個好棋手,還是壹個文學天才。棋友公認的小書生。他也是“下鄉”,他和聶衛平同在壹個山區農場,但他們相距壹百多裏。

(9)-18

當然,這壹百多裏也擋不住聶衛平。

1970春運期間,大雪把大地蓋得嚴嚴實實,呼嘯的西北風把松嫩平原上空吹得壹片雪白。

聶衛平冒著風雪,頂著冰冷的身體,敲開了程小六住的宿舍門。“哦,小聶!”程小六喜出望外,高興得跳了三尺高。他幫聶衛平摘下結霜的帽子,把雪花拍打在身上。

“妳帶圍棋了嗎?”聶衛平指著身後鼓鼓囊囊的書包,盯著對方。當然啦!“太好了!上炕取暖!”進了宿舍,程小六找暖瓶倒水的功夫,聶衛平已經在那邊整整齊齊地擺好了棋局。他已經不耐煩了!像壹次沙漠之旅,突然遇到壹股清泉,又像壹艘沈船,突然踩到了Kaminooji。兩個棋友只覺得血往臉上湧,心裏激動得打滾。

起初,他們還互相詢問對方的情況。很快,他們就閉口不言,把全部精力都傾註到棋盤上。

夜深了,風越來越快,越來越緊,風雪交織,形成壹個個讓人談之色變的大煙泡,門在搖晃,在響。就像把整個房子都帶走了壹樣!

聶衛平和程小六的棋局還在沒完沒了的進行著!下壹個沒完沒了!同宿舍的知青早就睡了。

(10)-19

爐子裏的火不穩定。在黑白棋子的喧囂和起伏中,兩個人仿佛進入了壹個神奇的夢境。在他們的腦海裏,周圍的壹切都已經融入了無邊的夜色,只有棋盤和棋子散發著異樣的光彩。圓圓的閃閃發光的棋子,更像安徒生筆下小女孩手中的火柴。每次被搖醒,都會在眼前展現壹幅幅動人的畫面,勾起他們對舊日生活的美好回憶。雖然這個畫面總是壹閃而過,但是,幸福越少來越珍貴!

聶衛平在程小六農場的小屋裏住了五天。在這五天裏,他們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其他時間都在下棋。他們記不清到底有多少套了。反正彼此的精神都得到了補償。這是壹種享受,但卻是壹種病態的享受。是人的興趣愛好的結果,是這個身體裏的神在被禁錮被壓制後拼命表現出來的。壹向喜歡背詩的程小六,哼了壹首“亂敲棋子,落鼻煙”的詩。當時的情景歷歷在目,聶衛平至今記憶猶新!

從此,在四九支之間數百裏長的公路上,不時能看到聶衛平和程小六的身影。要麽我去妳家,要麽妳去我家。壹條無形的感情線將他們緊緊聯系在壹起。在斷斷續續的接觸中,他們的棋藝和友誼與日俱增,突飛猛進!

1973年國家恢復國家圍棋集訓隊時,兩人同時入選。從業余棋手到職業棋手。經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兩個人的人生終於有了質的改變和質的飛躍!

十點二十分

人的壹生,總會有順境和逆境。順境可以融化人的鬥誌,逆境可以磨煉人的誌氣,無論什麽樣的環境都是考驗和考驗!順境容易,逆境難。聶衛平在文革中沒有虛度光陰。相反,他充分利用這些年來提升自己。當祖國需要他為國爭光,需要他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時候,他可以馬上投入戰鬥。

他在農村沒有耽誤時間,回到城市就充分利用了這個寶貴的機會!當時,包括陳祖德在內的國家圍棋隊7名棋手住在北京第三通用機械廠。聶衛平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回城後,我去找他們的“三將軍七兄弟”。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我們想學習自己,就可以有機會學習,有方法學習。

“文革”到了“鬥爭、批判、改造”階段後,國家圍棋隊和很多運動隊壹樣,被迫解散。過去很出名的教練和運動員像垃圾壹樣被扔到各個角落,很多人被送到偏遠山區和林場。只是因為周總理說“圍棋要留種”,這七位棋手才能集體在京郊安家,穿上工服,成為工人。陳祖德、為模具鉗工,、為維修鉗工,邱鑫、黃德勛為車工,華為銑工。雖然轉行了,但並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而是牢記周總理的囑托,暗中備馬,等著東山再起,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