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喜歡說天空的顏色是天藍色,但在古代,人們說它都是藍色的。後周皇帝柴榮把柴窯瓷器的青色形容為“雨過天晴的破處”,強調瓷器的顏色在雨過天晴後依然如天空般湛藍,沒有塵埃,非常漂亮。
“亮如鏡”現在人們用的是水銀塗層的鏡子。在古代,中國人使用銅鏡,可以反映人的面部特征。有了這個,I型柴榮窯,也就是柴窯瓷器,也能顯出人的面目,從側面說明了柴窯高超的制瓷技術。
五代時,耀州窯已能生產出胚極薄的單色釉瓷器。柴窯繼承並發揚了耀州窯的這壹傳統,所制瓷器胎壁的厚度與器的大小成正比。“紙壹樣薄”可能是當時人們制造柴窯的壹種理想狀態。用柴窯來形容應該不為過。重點是讓讀者知道柴窯瓷器重量輕,拿在手裏。
“像編鐘壹樣的聲音”很難,但粘土制成的胎體仍然不同於自然編鐘。“聲如編鐘”形容敲擊柴窯瓷器發出的聲音,意在強調柴窯瓷器發出的聲音是眾多同類瓷器中最傑出的。但也有學者認為,當時人們在制作柴窯瓷器時,應該在瓷胎原料中加入壹些其他成分,否則“聲如洪鐘”也是壹種誇張。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