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轉幹部駐村第壹書記先進 事跡材料 從教育扶貧到產業扶貧,從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到組織群眾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市教育局派駐xx村第壹書記xx同誌,總是在以實際行動詮釋著諄諄為民情懷。
壹、哪裏有需要,他就沖向哪裏。
作為壹名營職軍隊轉業幹部,2015年初,轉業至隨州市教育局工作,當年9月份,得知市委組織部擬從各單位中選派精準扶貧駐村第壹書記時,他積極響應組織號召,瞞著家人偷偷報名,積極投身精準扶貧第壹線。我們後來聽說因為事前匆忙,他沒有與懷孕的妻子商量,直接報了名。妻子知道後,同他大吵了壹架,質問他:“怎麽那麽傻?還顧不顧這個家?駐村扶貧工作很辛苦,事多壓力大肩上責任也大,稍不註意就會被追責,出力不討好的事,農村生活條件也很艱苦,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妳為什麽主動要求去呢?”並繼續憤憤不平的數落說:“妳在部隊犧牲奉獻、兩地分居都十多年了,輪也輪不到妳去啊?我好不容易熬到妳轉業回來,妳有個陪老人孩子的機會,去盡盡孝道和撫養義務,妳卻又再次選擇兩地分居,逃避自己的家庭責任,把照顧老人孩子的重擔讓我壹個人承擔。”妻子數落完,早已淚流滿面。他心裏也是五味雜陳,是啊!自古忠孝難兩全!所有的道理難道他不懂嗎?那壹夜,小兩口徹夜無眠,說了很多···
他心裏清楚,自己作為壹名***產黨員、轉業軍人,關鍵的時候要看得出、沖在前,他心裏早已有了自己的堅定選擇。在部隊的時候,聽黨指揮、奉獻青春、保家衛國,回到地方後,更要退伍不褪色,關鍵時刻沖在前,急難險重當先鋒。俗話說:“家家都有壹本難念的經”,現代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壓力大,妻子也要忙自己的工作。妻子把滿腹的委屈說完了之後,作為壹名人民教師,她還是深明大義,選擇理解了丈夫。殊不知,當時周勇的老母親因為腎積水還在市中心醫院住院,他也沒來得及去陪護,只好把這壹切都交給妻子和家人。他覺得自己是黨員,聽黨話跟黨走是他畢生的信念,在組織需要的時候,有責任有義務沖鋒在前。徹夜長談之後,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妻子也眼含淚水,被他感動,並鼓勵支持他的想法,“家裏還有我呢?以後,老人和兩個孩子都交給我了,妳放心去吧!”妻子瞬間破涕為笑,兩人握手言和。
就這樣,從2015年9月起至今,在駐村扶貧的工作崗位上,他堅持“五天四夜”,撲下身子,壹幹就是五年多,這期間,沒有休過壹天年假,妻子生二孩那天,他還在村裏迎檢,更沒有伺候過月子,只好把丈母娘接到自己家裏來,他錯過幾次上黨校學習培訓的機會,壹門心思研究如何帶領大家脫貧,把全部精力放在扶貧工作上。由於扶貧工作太辛苦,好多人幹滿壹屆兩年,就選擇換人了。但是他因為放不下村裏的扶貧工作,早已與群眾打成壹片,也割舍不了這段感情,再加上有部分群眾聯名要求他留下來,所以他又壹次的義無反顧的選擇留下,他是全市僅有的幾個堅持幹兩屆的扶貧幹部,是扶貧戰線上的壹名資深老兵了。
二、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
他作為壹名從農村寒窗苦讀走出來的孩子,當年貧困求學的經歷已深深印在了腦海,深知農村的貧困現狀和貧困群眾生活的不易,這壹切感同身受,心中早有幫家鄉擺脫貧困的想法。經過部隊十幾年的淬煉,他的目光變得更加堅毅,回想當年自己也是貧困家庭出生,靠著國家和鄉親們的資助,才得以完成學業,走出大山。現在到了反哺的時候了,他決定要為貧困鄉親做點什麽,壹定要改變這種現狀,就毅然決然的踏上了扶貧攻堅之路。
駐村扶貧工作五年間,他走遍了雙崗村的山山水水、家家戶戶,老百姓把他當自家人,他也竭盡全力的服務百姓。對百姓的所需所想所盼,了如指掌、有求必應,積極幫助解決實際困難。2016年底,貧困戶周祖華的女兒周潤,初中沒畢業就出去務工,並且已經在福建務工半年多了,他得知這個情況後,多次上門做周祖華的工作,給他講知識就是財富的道理,又通過電話聯系到周潤,把她的思想工作做通,根據周潤想學幼師的想法,又通過局領導積極協調中職學校,最後,好事多磨,周潤如願以償的插班進入了湖北現代教育集團的幼師班,目前面臨畢業,市區的幾個幼兒園都想讓她過去,找工作不愁,明天會更好,這個家庭終於有盼頭了。
三、扶貧總攻號角已經吹響,號聲就是命令。
雙崗村是壹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周勇初來乍到時,由於沒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他,便積極向村兩委幹部學習,向村老黨員老幹部請教,花半年多的時間入戶走訪摸清情況。團結帶領村兩委壹班人,落實國家的各項扶貧救助政策,因人因戶精準施策,發展增收產業,增強造血功能,解決穩定脫貧問題。
2015至2019年,全村***發展油茶面積1800畝,帶動貧困戶108戶參與,種植黃桃300畝,帶動貧困戶35戶參與。2017年3月天氣大旱,正值油茶補苗施肥澆水的關鍵時期,他的老父親又因為高血壓突然倒地,昏迷不醒、不省人事,幸虧鄰居及時幫忙送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接到醫院要來人陪護的通知後,他遲疑了壹下,還是決定留在村裏不請假,壹方面要迎接省裏的扶貧工作檢查,壹方面還要組織百姓進行種植油茶,實在走不開,於是,他打電話叫在廈門打工的弟弟,辭工回家,照顧生病住院的老父親。為此家人特別不理解,壹度很埋怨他,而他卻說:“妳在外打工可以少掙點錢,但貧困戶要脫貧,可不能少掙錢啊!”
“要致富先修路”,駐村扶貧的這五年間,他多方協調籌措資金,先後修通了所有的通灣水泥路,***計20多公裏,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也讓村民的山貨順利走出大山,賣出好價錢。他幹的事還有很多:修抽水泵站,整修堰塘15座,解決農業用水問題。建設50千瓦光伏發電站兩座,用於貧困戶分紅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引進廣水市禾禾苗木公司等3家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增收。新 建黨 群活動中心和文化活動廣場,改善村硬件環境。幫助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殖業,種蓮子養豬牛鴨等,多管齊下,千方百計發展產業,增加收入。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幫助務工人員掌握壹技之長,增加務工收入。改造管道,讓每家每戶都用上了幹凈的自來水。對全村旱廁進行衛生改造,督促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2014至2019年,全村危房改造46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33戶,解決了安全住房問題。對老弱病殘進行低保五保兜底,協調各方面對全村所有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對患癌癥等大病人員進行醫療救助,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制定村規民約,倡導節約綠色環保的健康生活新風尚,引導村民遵紀守法,***同打擊和防範邪教等違法犯罪行為,***同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和鄰裏關系。
通過幾年的努力,雙崗村已於2018年底整體脫貧出列,老百姓拉著他的手,激動的說:“感謝感謝!周書記是個實在人,幹了很多實在事!”的確,五年多來,他走遍了全村的角角落落,到處留下了辛苦的背影和足跡。有群眾開玩笑說:“妳留下了這麽多,到妳走的時候,我們送點啥妳帶回去呢?”他把手中的體檢單子向空中揚了揚,風趣的說:“妳們看,我這雙腎結石和膽囊息肉,我肯定是要帶回去的,我來村之前,可是什麽病都沒有啊!”大家頓時沈默了,都知道雙崗村以前水質差,駐村期間生活條件又艱苦,飽壹頓饑壹頓的,現在周書記在咱們村得了這病,大家都怪不好意思的臉紅了。
三、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今年初,壹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荊楚大地肆虐,給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脅。2020年正月初三,接到上級通知要求後,立即結束假期,從老家趕赴自己的崗位,他帶領扶貧工作隊就地轉為防控工作隊,堅決阻止疫情向農村擴散蔓延。協助鎮村幹部進行疫情防控,連續多日不眠不休,進村入戶搞宣傳貼告示搞排查量體溫,利用大喇叭滾動播出防疫常識,讓群眾對疫情有充分的認識,堅決做到:不拜年、不串門、不聚會、不聚餐、不紮堆、不閑聊、不傳謠、不信謠、勤洗手、多通風。
對全村在家的298戶1200余人進行排查,摸排武漢歸鄉人員108人,登記造冊,每天逐人逐戶量兩次體溫,發現發熱者及時上報,並協助送診。把控主要交通路口,進行24小時值守,勸導村民自覺在家呆著不出門,堅決制止人員流動,發動黨員、誌願者參與,發放口罩1萬多只,體溫計200多個,幫助村民代購,買藥買菜買生活必需品,送貨上門,減少交叉感染風險,進壹步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依靠群眾,聯防聯控,***同守護家園,打牢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哪有什麽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默默負重前行。2020年2月15日夜間,沈瑞源的兒子發燒39度,在其家人都不敢上前的情況下,他憑著壹只口罩作防護,在近乎赤裸的情況下,勇敢的沖鋒在前,配合鎮衛生院防護人員,把發熱患者送往醫院隔離治療。在壹個多月的時間內,他***送診發熱病人20多人,所幸的是,經過醫院診斷治療,這些發熱患者均不是新冠肺炎感染者,都是普通感冒。通過嚴密防控,截止目前,全村無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他們有信心做到零感染,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奮鬥成就夢想,青春就要在農村的廣闊舞臺上熠熠閃光。他就像壹頭默默無聞的老黃牛,始終強掛著人民,向著美好的明天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