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的爆發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有不同的特點。在西北沙漠和黃土高原,特點是風大雪少,容易造成沙塵暴天氣。在內蒙古草原,刮風、下雪、寒冷。在華北、黃淮地區,寒潮往往伴隨著雪和雪而來。在東北地區,它表現出更猛烈的風和大雪,降雪量是全國最高的。江南經常伴隨著寒風冷雨。
北極地區的寒潮因為太陽光弱,總是多雪,地面和大氣得到的熱量少。冬天,陽光的直射位置穿過赤道,到達南半球。北極地區的寒冷程度更強,範圍擴大,氣溫壹般在-40℃ ~ 50℃以下。大範圍的冷空氣團聚集到壹定程度,在適宜的高空環流作用下,會大規模南侵,形成寒潮天氣。
以中國為例,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部。從我國往北是蒙古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是壹個氣候非常寒冷的地方。如果妳繼續往北走,妳將到達地球的最北部——北極。比西伯利亞冷,冷期更長。影響我國的寒潮就是從那些地方形成的。
位於高緯度的北極地區,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地面全年很少接受陽光的熱量。特別是在冬天,當陽光向南移動時,北半球的陽光角度變得越來越小。所以地面吸收的太陽光熱量越來越少,地表溫度變得很低。冬季的北冰洋,氣溫往往在-20℃以下,最低可達-70℃ ~-60℃。5438+10月6月平均氣溫經常在-40℃以下。
因為北極和西伯利亞的溫度很低,大氣的密度會大大增加,空氣會不斷收縮下沈,增加氣壓。這樣就會形成壹個強大、深厚、廣闊的冷高壓氣團。當這種冷高壓的力量增強到壹定程度,就會像已經決堤的潮汐般洶湧而來。這就是寒潮。
每次寒潮爆發,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就會減少,氣壓也會降低。但過了壹段時間,冷空氣又聚集起來,堆積起來,孕育著新的寒潮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