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馬塔湖的由來

馬塔湖的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馬踏湖地區是各國南北的戰略要地。齊桓公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各地大部分被征服,齊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為了達到被他國推舉為首領的目的,齊桓公曾經在當地(又稱惠城)重兵布陣,首領怕落入齊桓公的圈套,於是率領大軍向他蜂擁而至,於是所有的馬匹都在上面踐踏,把地面變成了壹個湖泊,故名“瑪塔湖”。

馬踏湖,位於山東省桓臺縣東北部,小清河南岸,桓臺縣與博興縣交界處,地處太乙山脈北麓山前洪沖積平原與黃泛沖積平原的重疊凹地。以京(嘉)夏(莊)公路(俗稱瓊嶺)為界,南臨秋瑾湖,北靠馬踏湖。由於兩湖相連,融為壹體,故統稱為馬踏湖。湖區水源由五河、符曉、東西朱龍、興化河等河流組成。1719(康熙五十八年)從湖區中心開始,人工開挖壹條東西向的儲備河,用於湖水排水。解放後水源減少,實施了小清河引水入湖、蒙山水庫、太和水庫引水、黃河引水補源等工程,對湖泊進行了補水。

這個湖通過備用河泄洪。馬踏湖被譽為“北方之南,魚米之鄉”。盛產濰、浦和濰浦產品,暢銷東營、濰坊、煙臺、濟南、北鎮等縣市,盛產的白藕壹度進貢北京。還有“糖拌花藕”、“辣椒黑魚柳”、“白樸黃鱔湯”、“鱗煎鯽魚”、“金鴨蛋”等名吃,以及五仙寺、鹿連井等18名勝古跡,為旅遊開發創造了條件。春秋時期,齊景公、三國諸葛亮、唐代李白、宋代蘇東坡、元代俞欽等都曾在此遊覽,是山東省重點自然風景保護區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