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浣溪沙》(宋)晏幾道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時長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懶妝梳。
戶外綠楊春系馬。床前紅燭夜呼盧,相逢還解有情無。
2、《虞美人 聽雨》(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壹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3、《菩薩蠻·畫檐細雨偏紅燭》(宋) 舒亶
畫檐細雨偏紅燭。疏星冷落排寒玉。
賭得碧雲篇。金波更涉船。
樽前當日客。行色垂楊陌。
天闊水悠悠。含情獨倚樓。
4、《浣溪沙》(宋) 舒亶
金縷歌殘紅燭稀。梁州舞罷小鬟垂。酒醒還是獨歸時。
畫棟日高來語燕,綺窗風暖度遊絲。幾多落葉上青枝。
5、《浣溪沙》(宋) 趙彥端
花下憑肩月下迎。避人私語臉霞生。畫堂紅燭意盈盈。
病酒壹春愁與睡,倚闌終日雨還晴。強移心緒作清明。
2. 贊美蠟燭的詩句12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借蠟燭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
2、“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借燭烘托出久別重逢的情意與溫馨。
3、“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借蠟燭寫離別
4、“燭光裏的媽媽”,借蠟燭歌頌母親。
5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李煜 句 烏照始潛輝,龍燭便爭秉。(以下《孔帖》)
田娥 雜曲歌辭·夜夜曲 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 雜曲歌辭·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月彩浮鸞殿,砧聲隔鳳樓。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
薛維翰 雜歌謠辭·古歌 美人閉紅燭,燭坐裁新錦。頻放翦刀聲,夜寒知未寢。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壹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壹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楊師道 詠舞(壹作楊希道詩)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壹種逐風斜。
蔣維翰 古歌二首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孟浩然 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韋應物 同褒子秋齋獨宿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餘輝。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顧況 山春洞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權德輿 玉臺體十二首 空閨滅燭後,羅幌獨眠時。淚盡腸欲斷,心知人不知。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壹詠·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張仲素 宮中樂五?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 紅燭頌詩歌紅燭頌
聞壹多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妳的心來比比,可是壹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妳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光出?
壹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妳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妳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妳,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妳的光芒,
妳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妳怎能不流呢?
請將妳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底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妳流壹滴淚,灰壹分心。
灰心流淚妳的果,創造光明妳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紅燭頌
劉繼坤
老師是紅燭,
我們是燭下的朵朵燭花,
在她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老師是細雨,
我們是細雨裏的棵棵小草,
在她的滋潤下茁壯成長。
4. 100字的,贊美老師的紅燭頌詩歌對聯:西席桃李滿桑梓 東坦龍蛇盡楷模 十載寒窗九雲壯誌 八方結交七尺男兒 遵循六規五講四美三德兩點壹線 學必可成 夜夜點燈終會蟾宮折金桂十卷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3036詩賦九章勾股 八索文思七緯地理 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壹心 誨人不倦 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詩歌:老師 像蠟燭 用自己的生命 照亮了壹個個小天地 給學生們帶來光明 逐漸燃燒著自己 您走進了大花園 看到了含苞欲放的花蕾 您的深情像甘露壹樣 滋潤可愛的生靈 呵 園丁歌詞:送您壹束鮮花表達我們對您的敬意;送您壹首動聽的歌曲,給您帶來壹絲甜蜜.老師——您辛苦了,是您帶我們走過風雨,是您用知識的營養將我們哺育,卻從來不求回報與索取.是您給我們解答壹道道難題,是您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說放棄.從此我們的生命中,隨時充滿了歡喜.少了許多煩惱,增添了壹份堅毅.又是壹個收獲的秋季,您仍緊握手中彩色的畫筆.描繪著美好的藍圖,滋潤著祖國的桃李.深夜裏您還在認真地備課,睡夢中您仍回味著我們成功的樂趣.我們是春天裏盛開的鮮花,是您給我們奏出美妙的旋律.您是辛勤的園丁,我們會牢記您的諄諄話語.走好生命中的每壹步,友愛,健美,求實,進取!老師的眼睛老師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我們是壹顆顆星星,在老師的微笑裏,閃爍閃爍。
老師的眼睛,像壹望無際的海洋。我們是壹條條小魚,在老師的懷抱裏,快樂的遊來遊去。
老師的眼睛,像藍色的天空。我們是壹朵壹朵白雲。
在她的註視下,自由的飄來飄去,老師的眼睛,像壹面鏡子。能照亮我們的心靈。
5. 積累紅燭的詩5首1 當我在夜裏獨赴幽會的時候,鳥兒不叫,風兒不吹,街道兩旁的房屋沈默地站立著. 是我自己的腳鐲越走越響使我羞怯. 當我站在涼臺上傾聽他的足音,樹葉不搖,河水靜止像熟睡的哨兵膝上的刀劍. 是我自己的心在狂跳__我不知道怎樣使它寧靜. 當我愛來了,坐在我身旁,當我的身軀震顫,我的眼睫下垂,夜更深了,風吹燈滅,雲片在繁星上曳過輕紗. 是我自己胸前的珍寶放出光明.我不知道怎樣把它遮起. 2 若是妳要忙著把水瓶灌滿,來吧,到我的湖上來吧. 湖水將回繞在妳的腳邊,潺潺地說出它的秘密. 沙灘上有了欲來的雨雲的陰影,雲霧低垂在叢樹的綠線上,像妳眉上的濃發. 我深深地熟悉妳腳步的韻律,它在我心中敲擊. 來吧,到我的湖上來吧,如果妳必須把水瓶灌滿. 如果妳想懶散閑坐,讓妳的水瓶飄浮在水面,來吧,到我的湖上來吧, 草坡碧綠,野花多得數不清. 妳的思想將從妳烏黑的眼眸中飛出,像鳥兒飛出窩巢. 妳的披紗將褪落到腳上. 來吧,如果妳要閑坐,到我的湖上來吧. 如果妳想撇下嬉遊跳進水裏,來吧,到我的湖上來吧. 把妳的蔚藍的絲巾留在岸上;蔚藍的水將沒過妳,蓋住妳. 水波將躡足來吻妳的頸項,在妳耳邊低語. 來吧,如果妳想跳進水裏,到我的湖上來吧. 如果妳想發狂而投入死亡來吧,到我的湖上來吧. 它是清涼的,深到無底. 它沈黑得像無夢的睡眠. 在它的深處黑夜就是白天,歌曲就是靜默. 來吧,如果妳想投入死亡,到我的湖上來吧. 3 我壹無所求,只站在林邊樹後. 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泣在空氣裏. 濕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 在榕樹下妳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擠著牛奶. 我沈靜地站立著. 我沒有說出壹個字.那是藏起的鳥兒在密葉中歌唱. 芒果樹在村徑上撒著繁花,蜜蜂壹只事會嗡嗡飛來. 池塘邊濕婆天的廟門開了,朝拜者開始誦經. 妳把罐兒放在膝上擠著牛奶. 我提著空桶站立著. 我沒有走近妳. 天空和廟裏的鑼聲壹同醒起. 街塵在驅走的牛蹄下飛揚. 把汩汩發響的水瓶摟在腰上,女人們從河邊走來. 妳的釧鐲丁當,乳沫溢出罐沿. 晨光漸逝而我沒有走近妳. 4 我在路邊行走,也不知道為什麽,時憶已過午,和竹枝在風中簌簌作響. 橫斜的影子伸臂拖住流光的雙足 布谷鳥都唱倦了. 我在路邊行走,也不知道為什麽. 低垂的樹蔭蓋住水邊的茅屋.有人正忙著工作,她的釧鐲在壹角放出音樂. 我在茅屋前面站著,我不知道為什麽. 曲徑穿過壹片芥菜田地和幾層芒果樹木. 它經過村廟和渡頭的市集. 我在這茅屋面前停住了,,我不知道為什麽. 好幾年前,三月風吹的壹天,春天倦慵地低語,芒果花落在地上. 浪花跳起掠過立在渡頭階沿上的銅瓶. 我想三月風吹的這壹天,我不知道為什麽. 陰影更深,牛群歸欄. 冷落的牧場上日色蒼白,村人在河邊待渡. 我緩步回去,我不知道為什麽. 5 我像麝鹿壹樣在林蔭中奔走,為著自己的香氣而發狂. 夜晚是五月正中的夜晚,清風是南國的清風. 我迷了路,我遊蕩著,我尋求那得不到的東西,我得到我所沒有尋求的東西. 我自己的願望的形象從我心中走出,跳起舞來. 這閃光的形象飛掠過去. 我想把它緊緊捉住,它躲開了又引著我飛走下去 我尋求那得不到的東西,我得到我所沒有尋求的東西. 6 手握著手,眼戀著眼;這樣開始了我們的心的紀錄. 這是三月的月明之夜;空氣裏有鳳仙花的芬芳;我的橫笛拋在地上,妳的花串也沒有編成. 妳我之間的愛像歌曲壹樣地單純. 妳橙黃色的面紗使我眼睛陶醉. 妳給我編的茉莉花環使我心震顫,像是受了贊揚. 這是壹個又予又留,又隱又現的遊戲;有些微笑,有些嬌羞,也有些甜柔的無用的抵攔. 妳我之間的愛像歌曲壹樣單純. 沒有現在以外的神秘;不強求那做不到的事情;沒有魅惑後面的陰影;沒有黑暗深處的探索. 妳我之間的愛像歌曲壹樣的單純. 我們沒有走出壹切語言之外進入永遠的沈默;我們沒有向空舉手尋求希望以外的東西. 我們付與,我們取得,這就夠了. 我們沒有把喜樂壓成微塵來榨取痛苦之酒. 妳我之間的愛像歌曲壹樣的單純. 7 他天天來了又走了. 去吧,把我頭上的花朵送去給他吧,我的朋友. 假如他問贈花的人是誰,我請妳不要把我的名字告訴他____因為他來了又要走的. 他坐在樹下的地上, 用繁花密葉給他敷設壹個座位吧,我的朋友. 他的眼神是憂郁的,它把憂郁帶到我的心中. 他沒有說出他的心事;他只是來了又走了. 8 他為什麽特地來到我的門前,這年輕的遊子,當天色黎明的時候? 每次我進出經過他的身旁,我的眼睛部被他的面龐所吸引. 我不知道我是應該同他說話還是保持沈默.他為什麽特地到我門前來呢? 七月的陰夜是黑沈的;秋日的天空是淺藍的,南風把春天吹得駘蕩不寧. 他每次用新調編著新歌. 我放下活計眼裏充滿霧水.他為什麽特地到我門前來呢? 9 當她用急步走過我的身旁,她的裙緣觸到了我. 從壹顆心的無名小島上忽然吹來了壹陣春天的溫馨. 壹霎飛觸的撩亂掃拂過我,立刻又消失了,像扯落了的花瓣在和風中飄揚. 它落在我的心上,像她的身軀的嘆息和她心靈的低語. 10 不要把妳心的秘密藏起,我的朋友! 對我說吧,秘密地對我壹個人說吧. 妳這個笑得這樣溫柔,說得這樣輕軟的人,我的心將聽著妳的語言,不是我的耳朵. 夜深沈,庭寧靜,鳥巢也被睡眠籠罩著. 從躊躇。
6. 有什麽贊美蠟燭的詩句蠟燭
唐 · 羅鄴
暖香紅焰壹時燃,緹幕初垂月落天。
堪恨蘭堂別離夜,如珠似淚滴樽前。
1、日暮漢宮傳蠟燭(唐·韓翎·《寒食》)
2、蠟燭有心還惜別(唐·杜牧·《贈別二首》)
3、蠟燭淚流羌笛怨(唐·馮延巳·《鵲踏枝·幾度鳳樓同飲宴》)
4、錦筵紅蠟燭(唐·皇甫松·《摘得新·酌壹卮》)
5、筵中蠟燭淚珠紅(唐·皇甫松·《竹枝》)
6、蠟燭有心還惜別(唐·杜牧·《贈別二首之二》)
7、畫戟門開蠟燭紅(唐·白居易·《夜歸》)
8、蠟燭到明垂淚(宋·晏殊·《破陣子·海上蟠桃易熟》)
9、蠟燭半籠金翡翠(宋·蘇軾·《南鄉子·何處倚闌幹》)
10、蠟燭銷成紅淚(宋·賀鑄·《憶仙姿/如夢令》)
11、蠟燭花中月滿窗(宋·毛滂·《浣溪沙》)
12、殘蠟燭(宋·趙師俠·《鷓鴣天·爆竹聲中歲又除》)
13、蠟燭有心還惜別(唐·杜牧·《贈別二首》)
14、石家蠟燭何曾剪(唐·李商隱·《牡丹》)
15、光射頭盤蠟燭紅(唐·曹唐·《長安客舍敘邵陵舊宴,寄永州蕭使君五首》)
16、香蒙蠟燭時時暗(唐·徐鉉·《夢遊三首》)
17、蠟燭淚流羌笛怨(唐·馮延巳·《蝶戀花·窗外寒雞天欲曙》)
18、壹路春風蠟燭煙(宋·宋白·《宮詞》)
19、不用司宮排蠟燭(宋·宋白·《宮詞》)
20、傳報所司分蠟燭(唐·王建·《宮詞》)
7. 紅燭頌的詩集《紅燭》原文
《紅燭 》
作者:聞壹多
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妳的心來比比,
可是壹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妳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後才放光出?
壹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妳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吧!燒吧!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妳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妳,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妳的光芒,
妳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妳怎能不流呢?
請將妳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的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紅燭啊!
妳流壹滴淚,灰壹分心。
灰心流淚妳的果,
創造光明妳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文學史料
《紅燭》是中國現代著名詩集,聞壹多的第壹部詩作,《紅燭》這首詩是與詩集同名的詩篇,就是詩集《紅燭》的序詩。
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或抒發詩人的愛國之情,或批判封建統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勞動人民的苦難,或描繪自然的美景。構思精巧,想象奇新,語言形象生動。紅燭也是火鶴的別名。
《紅燭》這首詩中,紅燭就是詩人,詩人就是紅燭。“紅燭啊!‘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既是對紅燭精神的提煉,也是詩人對自己的勉勵:不惜犧牲,無私奉獻。詩的每壹節都以“紅燭啊”的呼喚開頭,形成濃郁的抒情氛圍,繼之以自問、自悟、自勵、自答、自勉,壹步步展示執著追求的心跡,有很強的感染力。
擴展資料
《紅燭》賞析
這首《紅燭》是聞壹多詩集《紅燭》的開卷“序詩”,而1923年9月出版的這個集子又系詩人公開刊行的第壹部詩集,由此可知該詩在聞壹多詩歌藝術生涯中的奠基性地位。解讀《紅燭》,也就為我們破析詩人的內心世界、心理結構提供了壹個重要的起點,須知,聞壹多正是從《紅燭》時代起步,走上了壹位現代詩人的創作道路。
同“五四”時代的其他壹些詩人比較,聞壹多顯然對中國傳統詩學的感情更為深厚,在接受西方詩學營養的同時,他未曾放棄過對中國古典詩歌藝術的研習、摹寫,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是最能引起聞壹多興趣的中國古典詩歌之壹,其傳世名句“蠟炬成灰淚始幹”當然亦是爛熟於心的,就這樣,“紅燭”作為中國文人的理想、追求的象征,就被現代詩人聞壹多理所當然地接受了下來。
當他為自己第壹個詩集題名作結時,“紅燭”也就首先清晰地浮現了出來,這就是《紅燭》詩集的取名及《紅燭》序詩的緣起。從這裏我們可以窺見詩人聞壹多在其創作的第壹個階段的心理特征:他不是單純的自我表現、自我刻畫(盡管他對自我表現的《女神》頗為欣賞)。自我表現、自我刻畫的西方浪漫主義詩學並沒有在他的心靈世界居統治地位;詩人的自我抒寫有意識地附著在壹定的“模式”當中,他對“模式”的體認與他對自身的體認在同時進行,這些創作心理都顯然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有關,所以說,《紅燭》意識結構的表層洋溢著傳統詩學的余香。
但是,《紅燭》顯然又不是李商隱《無題》的現代翻版。詩中到處充滿了現實的投影、時代的聲音,詩人屬於“五四”的、屬於個體的那個“自我”與屬於傳統文化的、屬於民族心理沈澱的“自我”又是如此錯綜復雜地絞結在壹起,互相有補充、有說明、有申發,但更有矛盾、沖突,由此而誕生了壹首奇特的《紅燭》。
參考資料: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杜牧贈別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五代-韓翃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