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孤勇者》為啥成了兒歌?

《孤勇者》為啥成了兒歌?

今天早上刷新聞時,突然看到中國新聞網推的壹篇專題報道—《孤勇者》為啥成兒歌了?回憶突然就被撥轉到壹月份的壹個晚上,當時是年前,可不就放假了嗎。

差不多是晚上8點多左右吧,吃完飯準備上樓睡覺。突然就聽到了對門鄰居的小孩在唱《孤勇者》,而且是那種充滿激情的大嗓門,其實也就是剛上四年級的小孩。

只聽見他媽媽呵到,是不是不想睡啦?我數三下,壹、二、三…媽,在等壹下,就壹下,馬上聽完了。只聽見壹聲嗷、嗷在沈寂的黑暗中回響、盤旋。

當時還沒太在意,其實自己也聽這首歌,反倒沒他們那麽激動、振奮。今天看到這篇新聞推送後,確實有被驚訝到,現在的小孩怎麽了,都這麽成熟的嗎?每當《孤勇者》這首歌響起的時候,全班的同學必定壹起合唱。不同省份,不同地方,同樣的是對這首歌迷壹般的熱愛。

想想自己小時候,好像也沒啥聽歌的機會。到初中才開始聽廣播站裏的歌、MP3裏的歌。我當時聽的歌單大致回憶了壹些,現列出部分:

本兮《奇怪,我不懂愛》《未成年》

徐良《玫瑰花的葬禮》《客官不可以》《壞女孩》

許嵩《素顏》《半城煙沙》

胡夏《那些年》

汪蘇瀧《有點甜》

林俊傑《小酒窩》

暫時就記得這些了,壹看這些歌名,真的都是情啊、愛啊,還帶些許叛逆。這些可是我的青春啊,非主流是主旋律。這麽壹比,真的是汗顏啊!不禁疑惑,現在的小學生都經歷了什麽,都這麽勵誌、熱血的嗎?

我們小學的時候可沒有手機玩,好不容易拿到爸媽的手機後,也只能玩玩貪吃蛇、俄羅斯方塊…小遊戲,更別說聽音樂、看電影了。

而當時我們能觸及到的電子產品也就是電視,全家***壹個,稍待壹點情情愛愛的東西肯定是看不成的,那些非主流的歌曲剛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

現在的小朋友就不壹樣了,不只是電腦,手機/平板幾乎是人手壹個。他們想聽啥歌,看啥電影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接觸的多了,自然可選擇的東西也多了。

雖然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不會有那麽多復雜的關系,也很難有深度的思考。可這兩年多的疫情多多少少也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予以觸動吧!而且還有好多抗疫的白衣天使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或者是身邊的人。

當置身其間,總會有些許觸動。雖然他們也不能夠很好的把這種體會表達出來,可這種感覺已經在內心深處紮了根。而聽到《孤勇者》這首歌時,它的歌詞在某種程度上也讓這些孩子找到了壹個情感的宣泄口。

這首歌主要傳達的是平凡但熱愛生活的人壹樣是自己的英雄。充滿了熱血、勇氣以及撫慰和治愈。對於核心價值觀的相關主題,這首歌都是壹個不錯的切入點,抗疫的白衣天使、環衛工人、外賣小哥…

我也反復聽了好多次,這首歌的節奏感很強,尤其是高潮部分,朗朗上口,熱血,仿佛全身的細胞都被帶動起來了,跳動起來了。對於天性活潑好動的孩子而言,確實聽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