彜家刺梨酒是另壹種雜酒,又稱甘二酒。“荷花剝回白,刺梨爭梗”的詩句就是對這種酒的生動描述,可見刺梨酒的釀造方法在少數民族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
納雍是水西之鄉。古代有彜族人居住,盛產刺梨。隨著社會的發展,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彜族人民用刺梨釀酒過節,並逐漸用於祭祀和招待客人。釀造方法壹般如下:原料:糯米、刺梨幹、蜂糖、白酒。
做法:每年夏末秋初在山上采集刺梨,用竹刀切好,曬幹,加工過篩幹凈,放在露天采露或雨夜蒸熟消毒,然後曬幹,裝在紗布做的小袋子裏。
農歷九月重陽節前後,糯米被用來釀制甜酒。裝壇時,將袋裝刺梨和蜂蜜按比例放在壇底,然後將酒倒入壇內,加入白酒後用泥封住壇口。壹般泡三個月就可以開瓶飲用了。如果在窖中放置半年或壹年後取出,所有的酒糟都會變成酒醅,呈桔黃色,酸甜適中,香甜可口。
刺梨果實可以入藥。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因此益家刺梨酒不僅具有壹定的營養價值,而且對治療痢疾有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