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寫春節的文章如下:
1、老舍的《北京的春節》
文中描繪了壹幅幅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表現了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展現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美好,同時對比新舊社會的春節,突出了新社會移風易俗、春節過得歡樂而健康,表達了作者對新中國、新社會的贊美。全文充滿北京味兒的樸實語言,陳述樸素自然,不事雕琢,流暢通達,又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冰心《童年的春節》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邊山上孤單寂寞的獨往獨來,也有熱鬧得鑼鼓喧天的時候,那便是從前的“新年”,現在叫作“春節”的。那時我家住在煙臺海軍學校後面的東南山窩裏,附近只有幾個村落,進煙臺市還要越過壹座東山,算是最冷僻的壹角了,但是“過年”還是壹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3、梁實秋在《過年》
梁實秋在《過年》中寫道過年除夕要守歲,不過十二點不能睡覺,這對於壹個習於早睡的孩子是壹種煎熬。前庭後院掛滿了燈籠,又是宮燈,又是紗燈,燭光輝煌,地上鋪了芝麻稭兒,踩上去咯咯吱吱響,這壹切當然有趣。
4、斯妤在《除夕》
文章寫道:在閩南老家,這壹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門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樣大的白糖年糕、紅糖年糕、鹹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棗”,做整盆的五香腸,還要換上新漿洗的窗簾床單鋪上雪白的臺布。然後,要開始熱氣騰騰地忙圍爐的年飯……
5、周友斌《過年的味道》
記憶裏,過年的空氣中含著竈糖甜滋滋的味道。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民間的說法是,竈王爺這壹天要向玉帝“匯報工作”,這天晚上,要給竈王爺獻竈糖,為的就是讓竈王爺甜甜嘴,好“上天言好事”。當然,名義上是甜竈王爺,實際上都甜了孩子們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