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作為壹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麽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麽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楓橋夜泊》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篇1

 壹、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畫面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學習過程

 第壹學時

 (壹)學習《楓橋夜泊》。

 1、借助拼音自讀。

 2、同座互讀。

 3、指名試讀,正音。

 4、在朗讀的基礎上,結合插圖整體感受詩中的畫面和意境。(壹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壹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

 5、借助註釋,弄懂詩句的意思。(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花。第二句寫詩人壹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漁火,即漁船上的燈,江邊的楓樹,江面的漁火壹靜壹動,壹暗壹明構成壹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帶著旅愁的詩人壹夜未眠。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壹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

 6、為什麽詩人壹夜未眠呢?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壹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沈,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7、這首詩采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讀時,可按下列節拍進行: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前兩句朗讀時要略帶感傷語調,語速要慢。姑蘇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驚奇之感。最後壹句讀得淒涼而悠長。朗讀時要想象詩中景象,體會詩中意境。

 9、背壹背(或搜集)夜晚思念(或感傷)的古詩。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註釋]春曉:春天的早晨。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聞:聽。聞啼鳥:聽見鳥叫。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釋]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疑:懷疑,以為。舉頭:擡頭。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壹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註釋]泊:停船靠岸。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數重:幾層。綠:吹綠了。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裏。

 (二)學習《別董大》

 1、簡介。《別董大》是高適漫遊時寫的送別詩,原題有兩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送別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蘭。董庭蘭是玄宗時代的著名琴手,曾經得到宰相房的賞識和寵信。據說董庭蘭善古琴,當時盛行胡樂,董氏受到冷落,高適送別他,可能也正是詩人失意的時候。

 2、按上面方法自學。

 (詩中壹二兩句寫景。千裏黃雲蔽空,日落時天色昏黃,這暗示了董大的失意境遇。北風吹刮著大雁,大雪紛飛,寫雪中的景致,同時也是隱喻董大即將分手遠行。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在此情此景中送別友人,作者難免有淒涼悲苦之感。三四句是作者的勸勉,作者勸故人不要憂愁前面沒有知己,天下哪個人不賞識妳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遠景。作者沒有承接前兩句抒發悲苦的情調,而是表現昂揚的精神,豪壯的氣概。這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壹詩有相似之處,後兩句比起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更具壹種豪傑氣概。)

 3、朗讀時,可按下面節拍進行:

 千裏/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前兩句景物描寫朗讀時語速較慢,要有淒涼之情,空曠之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要讀出慷慨大度的氣勢。

《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能力,想像詩所描繪的畫面;

 3、體會詩人濃濃的愁緒。

 教學重難點

 想像詩的畫面,體會詩人感情。

 教學過程

 壹、質疑導入

 江蘇的寒山寺因為唐代詩人張繼壹首《楓橋夜泊》而名噪壹時,無數的詩人墨客均至此題詩作畫吟詠,引來上成千上萬的.遊人,楓橋也壹躍成為蘇州三百余座名橋之首。這首詩究竟散發是怎樣的魅力,讓我們壹同走進張繼的《楓橋夜泊》。

 二、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三、了解課文大意

 1、解釋題目。

 2、對照課後註釋,了解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四、感受畫面

 祖國古詩歷來註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通過剛才的讀,妳仿佛看到了什麽。

 五、分析課文,豐富認識

 1、本詩包括題目僅32個字,卻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同學們再讀壹讀課文,找壹找,詩人看到了什麽,聽到了什麽,感覺到了什麽?

 2、面對這良辰美景,詩人是怎樣壹種心情?從詩中的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詩人愁到什麽程度了?又從哪個字可以看得出來?眠是什麽意思?那詩人不是睡著了嗎,妳是怎麽理解的?

 3、詩人可能在愁些什麽?

 蘇州是中的江南水鄉,夜色多麽迷人,可是在詩人的眼中這壹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緒,所以月亮緩緩下墜更加激起了詩人的愁緒;

 烏鴉的叫聲本來就很淒慘

 天氣寒冷,周圍布滿了霜氣

 河邊孤單的楓樹

 漁船上的點點燈火

 遠處傳來的悠遠的鐘聲

 總之,全詩著壹愁字,使得詩人所看到的,聽到的,觸到的,都染上的濃濃的愁的色彩。看到了吧,這就是詩人的高明之處。

 帶著詩人的愁緒,我們再來讀壹讀這首詩,邊體會詩人的心情,邊想像畫面。

 4、妳愁過嗎?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東西使妳更愁了呢?看,詩人寫得多真實呀!帶著詩人的愁,想壹想自己曾有過的愁,我們再來讀這首詩,壹定會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創設,加深理解

 這船家可是個熱心人,壹大早就來叫張繼了:張公子,張公子,起床了嗎?喲,看妳眼睛通紅通紅的,怎麽?昨晚沒睡好?妳沒睡好,那妳在做什麽?

 詩人經歷過了無數個夜晚,但是這個夜晚卻與眾不同,在詩人眼中,這是壹個怎樣的夜晚?

 七、自由背誦本詩。

《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篇3

 知識點:

 1、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

 2、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能力點:

 培養朗讀、品詩析句、表演詩的能力,體會詩人孤寂憂愁之情。

 德育滲透點:

 感受詩的自然美和語言藝術美,正確對待愁。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孤寂憂愁之情。

 教學難點:

 1、有感情地吟誦;

 2、詩人為何而愁。

 教學流程:

 壹、談話導入

 1、師導語: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其中又以唐詩最為出色,先後湧現出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壹大批優秀的詩人。所以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壹首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

 2、板書課題,齊讀、釋題。

 二、欣賞、學習古詩

 1、齊讀古詩。邊讀邊讀邊思考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麽季節、什麽時間的景色。

 2、既然是深秋夜晚和拂曉的景色,那麽我們讀的時候就應該讀出冷和靜。請聽老師吟誦壹下,同學們在圖中標出景物。

 3、請生匯報,師板書並釋詞。

 4、誰能說說詩句的意思。

 5、妳能按照壹定的標準將這些景物分類嗎?(“所見、所聽”或“動態、靜態”)

 6、這些景物給妳什麽樣的感受呢?文中哪壹個字點明了作者這種心情。

 7、作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成功地借助了這些淒涼、孤寂的景物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憂愁。妳覺得是怎樣的憂愁讓作者壹夜未眠呢?(讓學生暢所欲言)

 8、大家說的都有道理,據史料記載,張繼是因為參加科舉考試沒有考中而憂愁。師簡介科舉。

 9、課前老師編排了壹個課本劇,同學們想看嗎?(課本劇臺詞:旁白:“張繼參加科舉考試,誰知名落孫山,張繼懷著無比的憂愁還鄉,途中路經姑蘇城外,將船停泊在楓橋邊上。”張繼:“想我張繼十年寒窗,飽讀詩書,本想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報效國家,誰知考題希奇古怪,此次趕考無功而返,我怎能對得起日夜操勞的母親,有何顏面去見家鄉父老,唉!”旁白:“張繼憂愁難譴,看著月已西落,聽到烏鴉啼叫,滿天飛霜向作者侵來,江邊的楓樹、江上魚船上的燈火伴著作者難以入睡,回想起半夜寒山寺傳來的鐘聲,作者不禁有感而發。”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0、請生臨場壹分鐘編排後表演(形式不限,如果沒有學生願意則此環節取消。)

 11、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12、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名人都通過詩歌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憂愁,妳還知道哪些帶“愁”字的詩句嗎?(已經布置學生課前搜集)請生匯報後帶讀所搜集詩句。

 13、老師也搜集了壹些帶“愁”字的詩句,大家想讀讀嗎?投影出示。

 14、人生不是壹帆風順的,有笑語歡歌,也有憂郁哀愁,面對憂愁,有的人萎靡不振,有的人自暴自棄,而張繼呢,則變愁為詩,留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那麽面對坎坷和憂愁我們應該怎樣呢?(生暢所欲言,師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愁。)

 三、總結

 我們應該做個堅強的人,變愁為號角,催人奮進;變愁為號角,勇敢地揚起帆,去破浪遠航。

 四、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

 2、編排本課課本劇,進行班級課本劇表演。

 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

 (唐朝張繼)

 所見: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愁

 所聽:烏啼夜半鐘聲

《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註釋理解詩意,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情感。

 3、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和熱愛我國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古詩意境,體會使人情感,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對詩中“愁”的理解。

 壹、 激趣導入,感受魅力。

 1、導語:有壹首詩,讓壹位詩人名垂千古,讓壹個城市名揚天下,讓壹座橋梁成為當地三百余名橋之首,讓壹座寺廟成了中外遊人向往的勝地。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千百年來,《楓橋夜泊》究竟在散發著怎樣的魅力呢?這節課,咱們將壹同去感受。

 2、板書課題。

 3、釋題。

 二、讀通詩句,初步感知。

 過渡語:《楓橋夜泊》是壹首非常美的古詩,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來聽壹聽?

 1、課件出示古詩內容,聆聽範讀。

 妳們也想來讀壹讀嗎?

 為了讓妳們能讀得更好些,老師給大家提幾個小建議,待會,同學們先壹個人自由地讀讀這首古詩,註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明白了嗎?

 2、學生朗讀。

 ⑴分男女生朗讀。

 ⑵指名朗讀。

 三、賞析品味,體會意境。

 過渡語:古詩雖然短小,但往往包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要學好古詩,咱們就得細細地去體會這其中的感情,只有理解了古詩所包含的意義才能更好的體會它所要表達的感情。下面我們進壹步學習古詩,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1、課件出示“月落烏啼霜滿天”學生試理解“月落”和“烏啼”以及“霜滿天”的意思。

 2、學生根據句中詞語意思,試說詩句意思。

 3、用以上方法逐句分析古詩。

 4、自由誦讀古詩。

 5、教師配樂吟誦古詩,學生閉眼想象詩文所描繪的畫面。

 6、妳覺得詩人此時心情怎樣?妳是從哪裏知道的?

 通過學習,我們壹步壹步走近了這位詩人,也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同學們,妳們想進壹步了解了解這位著名的詩人嗎?

 7、介紹作者。

 進壹步認識了詩人張繼,我相信大家更加理解他此時的心情。妳能通過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嗎?哪位同學能自告奮勇地試試?

 8、指名吟誦古詩,試讀出詩人的感受。

 9、作者在詩中沒有寫壹句傷感失落的話,但通過八種景物,描繪了壹幅寧靜、幽暗、寒冷而又美麗的江南秋夜圖,傳達出他濃濃的愁緒,這就叫做借景抒情。同學們,以後在妳們的習作中也可以運用這種寫作方法,增添文章色彩。

 四、深化主題,拓展延伸。

 過渡句:同學們,張繼借《楓橋夜泊》抒發了千古壹愁,妳們還知道哪些帶“愁”字的詩句?

 1、說壹說:妳還知道哪些帶有“愁”字的詩句?

 2、妳想對這些充滿愁緒的詩人說些什麽?

 大家說的真好!

 3、教師小結如何正確面對挫折。

 人生不是壹帆風順的,有笑語歡歌,也有憂郁哀愁,面對憂愁,有的人沈淪,有的人思索,有的人仿徨,有的人分奮發。而張繼呢,變愁為詩,留下了這千古絕唱。

 4、全班齊聲背誦詩文,結束本課。

 播放樂曲《平湖秋月》

 師:同學們,最後讓我們在這優美的樂曲聲中背誦全詩結束我們今天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