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出處:赤壁
作者:杜牧
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壹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沈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壹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註釋:
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銷:銷蝕。
⑶將: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凈。
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⑹東風:指三國時期的壹個戰役──火燒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壹座樓臺,樓頂裏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⑼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壹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壹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作者:?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