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夏天的詩句 - 狼牙山五壯士是誰?

狼牙山五壯士是誰?

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和胡福才。

1,* * *產於馬寶玉,黨員。

馬寶玉,男,1920年出生於河北蔚縣,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加入八路軍晉察冀1師1營6連7班當兵,1938年9月加入中國生產者黨。他英勇頑強地戰鬥著。在伏羲莊戰役中,他用鐵鍬打死了壹個日本兵,繳獲了壹本“三八大蓋”。他受到了上級的表揚,被提升為六班的班長。

在夜襲關頭村時,他打死了壹名日軍機槍手,為部隊前進掃清了道路。瑯琊山壹戰,為了掩護部隊轉移,壯烈犧牲。

2、副總裁,* * *黨組成員葛振林:

葛振林(1917~2005)出生於河北省曲陽縣黨城鎮西峪村。1937參加革命,1940參加中國* * *生產黨。1941年9月25日,葛振林和他的4名戰友寧死不屈,英勇跳下懸崖。他和宋學義被掛在壹棵樹上活了下來。

病愈後投入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立下赫赫戰功。朝鮮停戰後回國,歷任湖南保安總隊後勤部副部長、湖南治安大隊副大隊長、衡陽市衡南縣兵役局副局長、人民武裝部副部長、衡陽警備區後勤部副部長,1982退伍。

退役後依然忙碌,晚年大部分精力都花在關心青少年的成長上。曾任衡陽市“關心下壹代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在衡陽市20多所中小學和全國近200所中小學擔任校外輔導員。

1941年9月,葛振林被晉察冀軍區授予“狼牙山五壯士”榮譽稱號、民族英雄勛章、青年勛章。1955授予少校軍銜,中國人民三級解放勛章。1966年8月,離崗休息;7月1981,按副處級待遇離崗休息;1983年6月提拔為退休幹部,正科級待遇。

1988授予二等紅星功勛獎章。1988被國家教委、團中央授予“優秀校外輔導員”稱號,1991被全國關心下壹代協會授予先進個人。438+0 2005年3月265日23時65分,438+0分,著名抗日英雄、瑯琊山五壯士之壹葛振林在衡陽逝世,享年88歲。

3.勇士宋學義

宋學義,男,生活在1918-1971歲。他出生在河南省沁陽市北孔村。他是壹個佃農,從小就是壹個流浪乞丐,做著童工和日工,過著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1939乞討途中,參加抗日遊擊隊,後加入晉察冀壹師,壹個團兩個連七個連當兵。1941,加入中國* * *產黨。

4.勇士胡德林

胡德林(1922-1941年)和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保定市容城縣人,是壹對叔侄。1940年,八路軍進攻容城縣,他們熱情支援。縣城壹開,他們就自告奮勇幫部隊運送戰利品。部隊領導表揚他們任務好,讓他們回家時,他們不肯回去,壹再要求留下來,跟著部隊上前線打鬼子。

就這樣,胡德林和胡福才壹起參了軍,被分到了六班。當時,葛振林已經光榮地加入了中國* * *制作黨,並擔任副總裁。班長是馬寶玉制造,黨員。此後,葛振林、胡德林和胡福才多次並肩作戰,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兩人都在瑯琊山封鎖線英勇犧牲。

5.勇士胡福才

我從小流離失所,以乞討為生,我已經記不清自己的生活了。* * *同壹個革命理想把他們帶到了壹起,在八路軍的大熔爐裏鍛煉成長,成為朝夕相處的戰友。1941在晉察冀軍區1師7團6班當兵。

同年秋,日本侵略軍對晉察冀邊區發動了猖狂的進攻。在瑯琊山戰役中,他與4名戰友壹起砸碎槍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生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他、馬寶玉和胡德林都英勇地犧牲了。

擴展數據:

“狼牙山五俠”故事背後的故事

1941年9月,華北日軍調集7萬余兵力、飛機和火炮,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發動秋季突襲。其中有3500多人趕往河北易縣瑯琊山地區。

9月25日,晉察冀軍區1軍分區1團2營7連擔負起機關、部隊、群眾轉移分流掩護任務。7連6班5名戰士擔負起阻止駐屯的任務,沿途日軍有500多人。

6班,作戰經驗豐富,利用山區有利地形,采取了前堵後堵的戰術。在不損失壹人壹槍的情況下,按時按地點圓滿完成了掩護任務。

完成任務後,正當大家準備沿著大部隊的轉移路線去建設時,剛剛經過岔路口的班長馬寶玉在岔路口猶豫了。副班長葛振林看出了班長的心思,主動說:“班長,拿定主意吧!”看到同樣是黨員出身的副班長也支持他的想法,馬寶玉果斷地說:“同誌們,轉移隊裏大部分是根據地的老百姓,男女老少,他們肯定走不快。如果鬼子跟著我們,人民就會有危險。”

三個戰士熟悉當地的地形,他們心裏也很清楚,這個岔路口有兩條路,壹條通往山區深處。走這條路會讓尾隨其後的鬼子威脅轉移根據地軍民的安全。另壹條通往狼牙山主峰——七排坨,是壹座孤峰,也是壹座三崖陡坡的絕地。面對選擇,他們毅然向班長表態:“班長,妳說什麽我們就做什麽!”

就這樣,6班5個人在* * *黨員馬寶玉和葛振林的帶領下,義無反顧地調頭爬上了瑯琊山主峰棋盤坨。

為了吸引敵人,5個人還壹邊打壹邊撤,給鬼子壹種我領導機關和人民就在前面不遠的感覺。於是,500多名日本鬼子在壹名上校的帶領下,壹步步爬上了陡峭的瑯琊山。

經過5個多小時的激戰,在打死打傷90多名日本鬼子後,6班5個人的子彈用光了。這時,他們已經退到了棋盤上。

他們利用危險的地形用石頭抗擊日本人的進攻。最後連山頂的石頭都扔了。中華民族五傑——黨員中的馬寶玉、葛振林,壯士中的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在壹步步爬上來的日本鬼子面前,砸碎槍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毅然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和胡福才光榮犧牲。葛振林和宋學義被掛在懸崖上的壹棵樹上受了重傷,但他們被普通人救了出來,僥幸活了下來。

當1師向軍區報告1團2營7連6個班5名戰士的英雄事跡時,時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代理主任的朱立即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壹次弘揚為我黨我軍人民服務宗旨、宣傳革命英雄主義、促進軍民關系建設的絕好機會。於是,他向司令員兼政委聶匯報了自己的想法,並與聶共同簽署了向狼牙山五壯士學習的政治指示。

同時,他還致電1師政委羅元發,說:“人民軍隊永遠為人民服務。我們的五名戰士為人民跳下懸崖。無論多麽艱難,我們都要把他們的英雄壯舉保留下來,以他們為榜樣和楷模,激勵和教育我們的部隊和子孫後代。”

1942年3月,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在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代理主任朱的親自指導下,由1師政治部組織,邊區軍民自己帶幹糧和工具(當時沒有工資,全是自願),肩扛、背扛、攀崖、翻陡壁、裝石塊。在瑯琊山上五壯士跳崖的地方,建了壹座“瑯琊山三烈士塔”。

為了給人民宣傳毅然跳崖的五壯士,朱不僅親自審定設計圖紙,還專門為塔題詩壹首,鐫刻在塔座上。這是壹首五言詩:“北嶽滿狼,邊塞滿血。”。犧牲整個節日,休息後爭奪優異成績。曾經的農家子弟,如今的八路英雄。五人三烈士,戰史壯高。"

日本人聽說後惱羞成怒,在1943用山炮摧毀了這座塔。新中國成立後1959重建該塔。聶榮臻元帥特意將此塔命名為“狼牙山五勇士塔”。“文革”期間,這座塔再次被毀。直到“文革”結束後,這座塔才被重新修建。

百度百科-狼牙山五壯士

人民網——“狼牙山五壯士”故事背後的故事